第一百六十七章 养生很重要(1 / 2)

去泡温泉?
宣政殿内的所有人,都以为李恪要对眼前的事发表一番看法,结果没想到他居然是建议皇上和皇后去泡温泉。
李承乾和李泰顿时傻了眼,他们在这里争得面红耳赤,李恪这小子瞎搞什么?
李世民先是皱了皱眉头,对自己这个儿子所表现出的淡漠,并不是十分满意。
眼看着自家兄弟在争执,于情于理你说点中肯的话劝劝架总是可以的,居然就这样理所当然的将自己置身事外。
这让李世民感觉李恪缺少了一些担当。
“陛下,现在正是朝议时间,理应将朝廷大事放在首位,吴王这个建议未免太儿戏了。”
“臣附议,吴王若是没有什么想法,那便站在一旁好了,咱们应当先以国事为重啊。”
“不错,臣也附议。”
李恪马上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认为他现在提出这个建议显然不合时宜,也没有将朝廷大事放在心上。
这些针对李恪的大臣显得非常死板,算是朝廷里资历较深,又德高望重的老人。
李恪面不改色,风轻云淡地回应说:“几位大臣忧心国事,实在令人钦佩。”
“不过我即是臣子也是父皇的儿子,我跟你们同样重视国家大事,但也要关心父皇的身体,他日日操劳国事难道不应该适当休息吗?”
这几位大臣面面相觑,被问得不敢吱声。
李恪继续说道:“你们也都知道皇后大病初愈,身体还需调养,而我父皇也很忧心皇后的身体,他既要忙于国事又要牵挂皇后,当儿子的想要做点事为父亲分忧,难道这也有错?”
这句话说到最后掷地有声,那几位大臣脸色骤变,纷纷低下头懊悔不已。
原本他们只是想在皇上面前表现出认真商议国家大事的姿态,所以对吴王不着边际的提议嗤之以鼻,谁能想到吴王随便两句话就能把他们反驳到哑口无言。
李世民的心情好转了一些,看看另外两个让他头疼的儿子,李恪的话让他感受到了难得的亲情温暖。
这份孝心,他没有理由拒绝。
于是,李世民当场决定,“好,明日我便带皇后摆驾骊山,看看吴王监造的温泉行宫究竟是什么样子,一方面也可以趁此机会为皇后调养调养身子。”
“陛下,那今日之事......”
礼部尚书王珪想要试探圣意,结果被李世民一句,“朕有些困乏,改日再议”给打发了。
吵吵闹闹的朝议顿时散去,众人三五结队,彼此都在窃窃私语边走边谈。
王珪是李泰的老师,原本他是希望李世民为太子党弹劾魏王这件事定个性,只要皇上盖棺定论说魏王无罪,那么就能堵住太子党那些人的嘴了。
可惜一向偏爱李泰的李世民,这次并没有直接这么做。
偌大的朝堂,几十号人作鸟兽散,唯独李恪孤身一人迈步而出,他的背影看起来显得颇为落寞。
此时大殿前的广场上,太子党和魏王党的人泾渭分明,也充分彰显出如今朝局的势力分布,李恪现在缺少的正是自己在朝中的羽翼。
如果不能尽快壮大自己的力量,他日后是没有办法去跟太子和魏王对抗的。
过了几天之后,李世民御驾出宫来到骊山脚下。
这里景色旖旎,钟灵毓秀,随行官员纷纷发出赞叹,往日里他们也曾听说过这里,有的也到过这里,但今天随着皇上一同来到此处,领略到了与众不同的风景。
狄仁杰提前在已建好的行宫做了精心布置,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感到比较满意。
这时,李恪故意提了一句,说道:“老狄,你向陛下简单介绍一下这座温泉山庄的营造情况,将来这里可是要成为皇家行宫的地方,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狄仁杰心中会意,李恪之所以要让他当面给皇上介绍,就是为了让他能够露脸,在皇上心中留下印象。
如果顺利的话,自然有机会可以出仕,在朝廷谋求一官半职。
于是狄仁杰娓娓道来,将这里的情况从地理、气候、环境已经温泉的特色,逐一进行了介绍。
他谈吐不凡,思路清晰,对温泉山庄的营造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随后李世民便主动问起了关于他的事。
“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草民狄仁杰,能够在这里得见圣上尊荣,三生有幸!”
李世民对狄仁杰的仪表、谈吐非常欣赏,继续询问道:“你是哪里人士,可有考取功名?”
狄仁杰回道:“草民生于并州,自小三教九流,不学无术,未能安下心来读书。”
这番话是李恪很早之前叮嘱狄仁杰的,毕竟在历史上他是正儿八经的地主阶层,通过参加科举而出仕。
由于此时的这个狄仁杰是通过系统提早了几十年出现在这个时期的,要是实话实说的话那可就要露馅儿了。
因此只能用这番话术来做掩饰,李世民也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妥,反而听说狄仁杰是并州人氏而十分高兴。
“并州,人杰地灵之地啊,哈哈哈哈......”
并州即是后世所说的太原,他老李家机会在那里举兵,顺利夺取了天下,因此并州在李世民的心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恪儿,你的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