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妹子(1 / 2)

柳妈妈听了自然乐意,便让花莺粟过来试试,花莺粟在家里正闲得都快长出蘑菇来了,李慧的化妆品制作果然如她自己所说,她做不来,其他的更加不会做,每天在家里都无所事事,听李慧这么一说,可以去做教习,高兴得都跳了起来。

不过为了不暴露自己黑皮肤的身份,花莺粟并没有住在怡红院,而是每天早上就打扮好,然后坐上骡车去怡红院,教完姑娘们后,再坐车回家卸掉脸上的粉妆。这样虽然有些辛苦,但花莺粟却觉得乐在其中。

花莺粟教的天竺乐舞,是怡红院的姑娘们从来没有学习过的,之前的教习虽然也有教过类似的乐舞,但专业性跟观赏度还有完整性,根本就没有办法跟花莺粟比,且花莺粟的装扮奇特,一来二去的,这种全脸涂白的造型,竟也成了怡红院中歌舞伎的一种特殊妆容。

一日,大运河帆船轸聚,却是大将军朱宽征讨琉球国(即现在的日本冲绳)回来了,众人都跑到大运河边上去观看,只见从战船上押解下来,俘获的男女有一千多口。还有各种各样的物产,大多与中国的不一样。其中有用树皮搓线织成的布,很精细很洁白,幅宽三尺二三寸。也有细斑布,幅宽一尺左右。又带回金荆榴数十斤,木质的颜色像真金,纹路细密,而花纹色彩盘绕皱缩就像美丽的锦绣,很香又很精致,据识货的人说,可用它做枕头和桌面,即使是沉檀木也赶不上它。

朱宽把琉球俘虏中健壮的男人,都用铁钳锁着,怕他们途中叛乱或逃跑。但即使这些俘虏中健壮的男人看上去也形体矮小,皮肤像昆仑奴一般。

朱宽在江都人的欢呼声中,将这些琉球俘虏押解到江都的监狱之中国,待皇帝回江都时,再行进献。

琉球的俘虏来到江都没有多久,坊间就传说倭国的使节也来了江都,而且还带来了国书。传言说是倭国的圣德太子派遣外交使臣苏因高带领学者、沙门(出家修道者的通称)出访隋朝,因皇帝出巡塞外,不知御驾回转是先回西京还是东京,所以现在使团众人滞留在江都,待消息明确后再行北上面圣。

可也有人说这倭国的使臣跟别国的都不一样,并非什么苏因高,而是一位叫做小野妹子的美女,坊间流言传说各持两端,莫衷一是,居然成了江都的一大热门话题。

李慧听了忍不住好笑,她做为现代人,自然知道这苏因高和小野妹子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苏因高”,为其名的汉语谐音,算是音译,而小野妹子算是意译,(おののいもこ)「お」可作为「小」的训读,「の」可作为「野」的训读,「いも」可作为「妹」的训读,「こ」可作为「子」的训读,至于第二个「の」,连接在氏与名之间,当时写作「臣」字连起来是「小野臣妹子」,中间「の」去掉就是「小野妹子」。这名字不要说中国人了,就连现代的日本人都会有些困惑,认为可能是个男装大佬。日本人有时也会这么猜测:小野妹子は実は女性で、男装していた可能性も、もしかしたらあります(真面目)还煞有介事地给出理由:因为当时女性地位低,所以扮成男人的样子。女性だった場合、なぜ男にしたのかというのはまあ、当時は女性の地位が低かったからとも言えるでしょう。(以上内容来自于知乎,作者:多邻国Duolingo)

忽一日,怡红院有官家宴请包场,提前告知了柳妈妈,柳妈妈不敢怠慢,忙安排张罗起来,要花莺粟抓紧排练几个新舞曲出来,好做宴请表演之用。花莺粟开始并不是太过在意,以为不过是官家的一般宴请,官员之间的宴请酬答罢了,将之前教给姑娘们的舞蹈,再行排练的熟练一些就好。

但没想到柳妈妈特意过来交代,这次的宴请是接待倭国的外交使团,让他们领略一下隋的文化风采,教化蛮夷,所以务必要拿出来不一样的舞蹈精品。隋初设置了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伎乐舞,其他几部柳妈妈已请了江都教习过来教导姑娘们,而天竺伎舞就需要花莺粟专门负责了。跟官家敲定下来表演的伎乐舞一共十部,分别为《狮子舞》、《吴公》、《金刚》、《迦楼罗》、《婆罗门》、《昆仑》、《力士》、《大孤》、《醉胡》、《武德乐》,称为十伎乐。(本段部分内容来自于日本通网站),花莺粟负责的自然是天竺伎乐舞这一块。

怡红院这么大的动静,花莺粟又专项负责天竺伎乐舞,李慧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晓了此事,于是跟柳妈妈说了,在官家宴请的时候也扮作一个不起眼的侍女,看一场千多年前的乐舞。

乐舞表演首先进行的是雅乐乐器调音的前奏(盘涉调),然后仪仗队随着伴奏出发。领头一人戴着高鼻子的治道假面,头扎青锦头巾,身着绚烂的绯地花形锦贯头衣礼服,手执锦旗,担当领路兼驱邪开路者。

随后狮子登场。一头狮子由两人装扮,浑身是五彩耀眼的毛皮,身后的绳网牵着称作狮子的美少年向前行走。狮子的行进可以想像是一种舞蹈步伐。后是比较典雅的吴公悠然迈步,后随迦楼罗、迦楼罗由舞者戴面具表演,头有鸡冠,面目以麻布粘贴并髹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