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农村的日子不好过(1 / 1)

现在苞米的价格一斤是两毛四,他们家今年种了两晌地,苞米打完了应该能有两万斤左右。

一斤两毛四,差不多能卖上四千八百块钱,还是不够交罚款的。

看来家里今年养的年猪是吃不上了,还得拉些饥荒才行。

两口子一边干活,一边算计着今年的收入,算到最后,都有些发愁。

可罚款也不能不交,要不然等他们到家里强制来收,后院养的鸡鸭可能都得让人抓走了抵钱。

“郑涛,我看咱们也别分两年交钱了,去二哥三哥家借点儿,一次都交了吧,也省心,大不了就是今年冬天苦一点儿,等明年就好了。”

“行,都听你的,你也别担心,等家里的活儿忙完了,我就出去收猪毛,再做点儿糖葫芦卖,一个冬天也能挣些钱,不会饿到你和孩子们。”

“也行,就是太受罪了,收一天猪毛也才能挣十多块钱,还得各屯子转悠,太受罪了。”

“那也没办法,这时候出去南方打工也没人要,快入冬了,就在家跟前找点儿活干吧,能挣点儿是点儿,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们,老闺女还得喝奶粉呢,咱们俩辛苦点有啥。”

“行,那我过几天就去山里转转,多摘回来几筐山楂,到时候我和你一起做糖葫芦,那东西冬天卖的快。”

“嗯呢,哪天上山我和你一起去,还能早点儿回来。”

夫妻两个有商有量的,把一冬天的活计都安排好了。

郑晓兰现在就是个奶娃娃,虽然有三十几岁的灵魂,可她除了吃就是睡,其他啥也干不了。

看着爸妈为着生计发愁,她有心无力。

上辈子,她也听妈妈讲过,爸爸年轻时干过很多种活儿。

夏天卖冰棍,冬天卖糖葫芦,还收过猪毛。

骑着一辆自行车,每天跑出去几十公里,收个两百斤左右的猪毛,再推着自行车运回来,特别辛苦。

后面爸爸还学会了瓦匠,学会了修理电视和收音机,还学会了电焊。

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原来,努力真的就会有收获。

想着上辈子的种种,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爸妈在前面负重前行,郑晓兰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泪。

她回想起上辈子,爸爸还不到六十岁,身上的病痛就不断,要长期吃药,连续三年都去医院做了小手术,她就知道,年轻时的拼命,到老了就都会找回来,这辈子,她一定不要让爸妈那么受累。

她没有哪一刻,那么希望自己快些长大,帮家里分担生活的压力。

时间过得飞快,不过三四天,家里的苞米就都收拾好了。

这一天,妈妈把她和哥哥都送到了姥姥家,她知道,爸爸妈妈要上山摘山楂了,为过几天出去卖糖葫芦做准备。

要说,他们家的地理位置还真不错,是距离大山脚下几里外的平原,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没有河,用的都是地下水。

距离他们村子几里外的大山,人们都叫它北山。北山不高,最高峰也才四百多米,但植被很多,春天可以去山上挖野菜,夏秋季节可以去采摘野果子还有野生的蘑菇。

据说前几年还有人在山上挖到了野山参,也不知道真假。

总之关于北山的故事还挺多,前些年还有人在山上碰到了狼,弄的人们风声鹤唳的,不过最近几年倒是没人看到过了。

但为了安全起见,去北山大家还都是搭伴儿去。

上辈子小时候,郑晓兰也去过北山,不过都是在山脚下挖挖野菜,蘑菇也只采过一次。

蘑菇生长旺盛的时候,她基本都在上学,能上山的时候很少。

况且好不容易放假,她总是在家里看电视连续剧,都是妈妈和婶子们上山。

又一次被送到江姥姥家,郑晓兰已经很适应了。

今天江姥姥家人少,就她自己在家。

农忙结束了,二舅和三舅家的哥哥姐姐都回家去了,姥姥也能轻松下来了。

郑晓兰被江姥姥放在了炕上,给她盖好了被子,让她自己躺着玩儿。

又给郑晓宇找了些零食,让他自己玩儿玩具,就不管他们了。

虽说农忙结束了,可家里还有很多活儿,都得趁着天冷前干完。

郑晓兰看到姥姥家的地上放了很多塑料条,姥姥正拿些钳子把接头都弄掉,再把塑料条滤平,扎成小捆。

郑晓兰看到这些就知道姥姥在做什么了。

这些塑料条是准备给姥爷编筐用的,姥爷的手巧,以前编炕席,后面编簸箕,编各种各样的筐,等赶集时拿到集上卖,也能给家里增添一部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