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2)

“暂时还没有。”

叶士钊依然回答得十分坦然。

“暂时还没有?”

拿着笔记本的省委同志手一抖,一大滴墨水甩在了旁边一位同志白色的的确良衬衣上……

“小叶同志,外交无大事!”

这次,连赵成义的脸色都有点挂不住了。

“马上就会有了。”

叶士钊认真的回答。

“……”

一时间,这间宽敞的临时办公室里落针可闻!

实在不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完全是无因无话可说,对叶士钊如此坦诚的承认,又如此武断做出结论,大家实在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

“额,要不大家今天先回去吧。”

好半天,赵成义才挥了挥手让众人散会,这会是肯定开不下去了。

“技术没有问题,不过要请赵书记帮个忙。”

等人都走了,叶士钊才在一旁的沙发上坐下来说道。

“我就知道你小子肯定有什么损招!”

赵成义听见叶士钊这话才回过神来,指着叶士钊的鼻子笑骂了一句。:

“说吧,有什么要我帮忙的?”

“我要找一个人,叫杨光荣,现在应该是江南大学的老师。”

杨光荣是上一世叶士钊的老师之一,叶士钊今天提出的新型涡轮传动技术就是杨光荣研发的。

只不过,那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90年代后,随着杨老提出的新型涡轮传动技术,彻底取代了日立现有的核心技术,才让日立不得不转型辐射灭菌行业。

但那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十几年的时间,让日立为转型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毫无疑问,后世的日立转型是成功的。

如果想要对付日立,除了断掉其辐射灭菌的后路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让这项技术提前问世,让日立提前面对危机,没有之前的准备,日立面临的,将只有灭亡一条路可以走。

叶士钊不信奉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话,多等一天都算是被日立赚到的。

但想要让这项技术提前十几年面世,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叶士钊后世只应用过这项技术,对于这项技术的关键要点和数据一无所之,这就是叶士钊为什么要找杨光荣的原因。

“就这么点事?”

赵成义突然有点委屈了,自己好歹堂堂一省委副书记,到了这家伙眼里,就只有跑腿打杂的份?

清了清嗓子,赵成义正准备叫自己助理回来处理这个事情,叶士钊已经笑着接着开口了:

“当然,还有要求,我想投资一百万赞助杨老师的研究,但需要一个省委给我一个名目和立项。”

“赞助研究?”

赵成义还有点转不过弯来。

如果叶士钊记得没错的话,1978年,杨光荣才刚刚有了对于这个项目的一些设想,还没有正式展开研究工作。

叶士钊已经估算过关于这项技术面世的时间问题——以他对这项技术的了解反向启发杨光荣的研究思路,再加上足够的资金投入,用不了一年时间,他有信心把这项技术砸出来。

但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是1978年,在这个个体经营都还没有完全放开的年代,想以个人名义赞助科研项目不说绝对不可能,但其中的难度是绝对可以想像的,更别说出了成果之后,以个人名义拥有这些研究成果的所有权!

所以,最麻烦的事情自然是让赵成义来做。

“对,我打算赞助一百万给杨光荣老师,让他尽快投入到这项研究工作上来。”

“一百万?”

赵成义还没回过神来,又被叶士钊的一百万给砸懵了。

这个年代的知识产权意识还很薄弱,能用来投入到科研项目中的费用就更少了。

不少老师出了研究成果想要发表,不仅得自己出邮费将这些成果寄到国外期刊发表,甚至还要自己贴版面费。

更何况,在这个即使是大学教授工资也超不过一百块的年代,一百万,说实话,已经相当于江南省全省一年的研究经费了。

这么多钱砸到一个项目上,说实话,赵成义实在是很懵:

“你小子,跟日立干了这几仗,财大气粗啊,差点忘记你小子手里还有从日立拐回来的两千万,是个真正的千万富豪了!”

“一百万砸到一个项目上?你真的不考虑给咱们省里盖几所学校,修几条路,搭几座桥的?”

赵成义回过神来,打趣了叶士钊一句。

“有赵书记,我就不瞎操心了,我就想逮着日立,先把我老婆孩子这笔帐跟他们算完再说。”

叶士钊自然不会上赵成义的当。

“你小子,抠搜!算了,你要是真能把日立吞下来,比给我盖几所学校意义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