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 / 3)

宫宴定在了腊月底。

正当时,普天同庆,君民同乐。

承天门外,沈卿卿随着沈夫人下了马车,随着宫人一道进了宫,按理说,开宴前女眷要先去后宫拜见皇后,可如今的帝王却并未立后,只有执掌凤印代行皇后之责的贵妃。

在进宫前,沈夫人就给沈卿卿恶补了许多她之前不曾知道的事情。

比如。

后宫之中只有玉贵妃的位分最高,玉贵妃本是太后母族玉氏一族的后人,与当今陛下,乃嫡亲表兄妹。

当朝太后的外甥女,玉氏家主玉昆嫡女,本应封后的人物,却不知为何,只得了贵妃之位。

又许是陛下为了聊表孝心,玉牡丹,也就是玉贵妃,虽不在后位,却掌凤印,统管后宫诸妃。

后宫之中,除了玉贵妃,还有二妃三嫔,二妃分别指的是苏侯爷苏邺的孙女苏陌儿,封号苏妃。

苏老侯爷乃三朝元老,辅佐了三位君王,每一位都是十分贤德的仁君,其声望已不必说,朝中绝大多数文官皆以其为首,门下学子更是遍布天下,是令天下文人望尘莫及的人物。

是先帝也要礼让三分的人物,据说当年集文官合书上奏参定安王嗜杀暴戾的人,便是他的杰作。

沈卿卿听了,怒火中烧当即斥道:“迂腐的老顽固。”

而另一位妃子身份比较特殊,她是前镇北将军的遗孤,当年先帝初继位,北境战乱不断,前镇北将军古云峰弃下身怀六甲的夫人奔赴战场,这一去,就是五年,家中妻女父母苦苦等待。

可最后只闻凯旋之音,不见凯旋之人。

其妻悲痛欲绝,熬了一月半,狠心留下了年幼的女儿,自缢于家中。

先帝哀痛,封古云峰之女古诗诗为永乐公主,赐公主府,锦罗绸缎无数,良田千顷,享皇家子女荣耀,更是将其视为亲女,荣宠有加。

因着这层身份,永乐公主与当今陛下还有定安王,自幼时便相识,与陛下更是感情深厚,在陛下登基后便封了静妃,因着自小一起长大的情谊,当今陛下之于静妃到底是与众不同的。

至于三嫔,分别是雅嫔、兰嫔、蕙嫔三位娘娘,也是朝中重臣之女,不过于之前三位相比,不那么引人注目罢了。

沈卿卿当时听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如今走在宫道上,看着那高高的宫墙,一眼望不到头的甬道,心中只觉得窒息。

那些高贵的女子,一生都要困在这里,所有的明媚,灿烂,都将在这里耗尽。

沈卿卿一路上都谨言慎行,端庄知礼,让干什么干什么,该下跪下跪,该问好问好,总之,乖巧听话的让人挑不出毛病。

玉贵人是个看起来就很雍容华贵的女人,牡丹花一般的面容美得惊人,一颦一笑都让人忍不住沉溺。

她还见到了静妃,如果说玉贵妃是牡丹,那静妃娘娘就是雪山上的一株雪莲,清冷忧郁的气质让人望而止步。

但是,当静妃清冷的眸子看她的时候,沈卿卿说不明白,就是觉得有些不大舒服。

平静的审视,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沈卿卿心中疑惑,这人奇怪的很,她们不过是第一次见面,为何搞的像是她抢了她的东西似的。

其她娘娘倒是没见到,沈卿卿眼观鼻鼻观心,默默思考怎么反倒是外界都传不合的两个人,却坐在了一起呢。

拜见完了玉贵妃,沈卿卿她们就退了出来,走出门就遇见了凌夫人。

沈夫人喜笑颜开的拉着人说话,沈卿卿刚问了好,就听见有人喊她。

沈卿卿转头去看,看到凌念儿站在一堆闺秀中间,正悄悄的挥着小手绢让她过去。

那些压抑的感觉,在这一瞬间消失了,沈卿卿开心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带着祈求的眼神期待的看着自家娘亲。

沈夫人也看到了凌念儿,她伸手点了点沈卿卿的额头,笑到:“玩去吧,皇宫不比家里,安分点。”

沈卿卿恭谨的行了一礼,:“母亲大人请放心,女儿遵命。”

说完快走了两步,又克制的停了下来,仪态方正的慢慢走了过去。

可刚走到凌念儿身边,就原型毕露了,直接张开手臂把凌念儿抱了个满怀,一旁的闺秀们,细看之下,都有些脸红了。

一群姑娘们聚在一起,欢欢喜喜的一道去逛御花园去了。

只要不耽误开宴,不乱跑乱闯,是不会出什么事的。

可是有时候,不是你不找事,就无事发生。

沈卿卿她们逛的累了,找了一个凉亭休息,还未坐下,就听见有人十分跋扈的让她们滚出去。

沈卿卿本来心情很好,听到这种无礼之言,小脸瞬间有了怒意。

她没想到,在皇宫里,在都是高门大户的大家闺秀里,竟然有人这么没有教养。

沈卿卿沉着脸转过了身,率先看到的是一个被簇拥在中间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