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 / 2)

酿酒小分队去外面割了很多辣蓼草,在卫央指导下,用她之前做的酒曲作母曲,一步步开始做酒曲。天气逐渐炎热起来,菌丝长得很快,几天的功夫就开始蔓延。这次她指导几人制作时,还分别弄了加入一些甘草和茯苓的酒曲。

在几人做酒曲时,村长开始在村中收购高粱,并购买缸和蒸酒器。高粱是村中人的主食之一,家家都有不少,很快就买到了足够的量。钱老妇在村长到来时,已经做好了两个大的蒸酒器,打好了提前量。

村长欣慰地拍拍她肩膀。

卫央和李半夏开始指导大家酿制高粱酒,依照着她前期的详细记录。五个人每个人都用一百斤练手。一个个监督,发酵前期的步骤简单。很快,院子里的五口缸中都装满了待发酵的高粱。

接下来就交给时间。

村长精打细算,绝不让几人白白呆着,她下发了建锅灶和挖地窖的任务。争取在高粱发酵好后,烧锅和地窖都能准备好,不耽误工期。

几人酿酒的过程中配比都不一样,发酵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这样酿出来的酒口感和香型都不一样,价钱也会有区别。最后可以根据口味来定价。

五个人最终酿出了二百五十斤斤高粱酒。这期间还会不断交流心得体会,纠正小错误。

销售的问题,卫央就没有再操心了。

林修主动报名和村长去县城售卖。这次高粱酒的售卖,村长选择了大的商行和酒楼,酒的品质在那里,价格不便宜,小的地方也拿不下。

她对自家酒的品质还是很有信心的。

卫央驾驶马车,把两人送到酒楼外,看她们拿着样品走进去。这次没用村长出马,林修自告奋勇找了掌柜,把样品酒拿出来,要和掌柜谈买卖。整个过程中她没插上一句话,看着林修和商家讨价还价,最终顺利把酒以二两银子一坛的价格卖出去了。

村长看着林修和人谈买卖,逻辑清晰,不卑不亢,脑子灵活,突然明白了为啥林家父母对这孩子那么宝贝了。

酒没有存货,商家也有意向要继续合作。村长觉得灵秀村在她的带领下以后会变得很富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次酒卖出了五十银子,卫央拿到了十五两的分成。

林修回去后,酿酒小分队干劲十足,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准备下一波酿制。这回用足粮食,不再小打小闹。卫央在中间去过几次,指导着几人在酿久的同时也变换配比和时间。争取把酒的质量分出层次来,届时售卖也能有主打品质和高端品质。

她还教授几人用红薯来酿酒,红薯酒喝着不如高粱酒,但胜在时间短,价钱便宜,销路也可以。

酿酒不需要操心,几人聪明,尤其是林修,一点就透,还能自己琢磨规律,卫央也就没再管。

倒是最近李家的酸辣粉事业遭受到一些冲击,随着粉条的销售,很多人开始觊觎这项买卖,周边开始有相似的产品出售。有的人脑子灵活,红薯粉成本高,就用杂面条,虽然没有大骨熬汤,自制肉酱,但量大实惠,五文钱一碗,会有些顾客捧场。

李半夏的顾客被分走了一部分,每天在一百碗徘徊,有时甚至更少。他有些忧愁,卫央知道竞争难以避免,他们的配料都在摊子上摆着,聪明人一看就会,模仿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不过那些人偷工减料,会吃的人都知道他家才是正宗的。

她让李半夏缝制了两条颜色明显的围裙和一条幅,绣上“灵秀酸辣粉”的字样。每次出摊就把条幅挂上,俩人也把围裙系上。有了明显标志,老顾客能找到,以后有人闻风而来也不会找错。

现在县城里要问那家很火的酸辣粉叫什么,很多人都能告诉你,是灵秀酸辣粉。

客流量减少,对两人的收入没造成的影响不大。每个月红薯坊和酿酒坊的会有分成。俩人商量后,决定每出摊四天就休一天。这样一个月能休息六天,马也能歇一歇。后续如果竞争越来越大,再适当调整出摊天数。

李半夏觉得这个提议好,他出摊不在家,两个妹妹的饭菜都是由李季安他爹给加热。他赚钱是为了妹妹和弟弟过上好日子,如果为了赚钱委屈了孩子,那不是本末倒置么。

双胞胎知道嫂子和哥哥会有不出摊的日子,乐得跳了起来。第一个不工作日,卫央提议去县城逛逛,双胞胎上学那么久,都没出去玩过。

卫央去李季安家给俩请假。

李半夏给三个孩子穿上了新做的衣服,头发梳的整整齐齐。小小被哥哥带上了一双小银手镯,他长得白嫩,带镯子显得更可爱,连卫央看见了都捏了捏他手腕上的肉肉。小小自己更是喜欢,两只手举在前面,一会就摸一下。

卫央也被推进屋,换了一身新做的衣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当初的寸头现在已经长到了肩膀,她用一根李半夏绣制的绸带绑起来。每日的锻炼从没落下过,加上劳作,腹肌一直都在,身材高挑,双腿修长,看的李半夏脸有些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