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诗诗书>其他类型>大乾败家子> 第三百三十四章 董家钻漏,唐姑娘的本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四章 董家钻漏,唐姑娘的本事(1 / 2)

“还是长公主有一年前往北境戍边,回来后手起了冻疮,天子这才同意增加了军需。”

哦?

天下第一高手还会由于气血不足起冻疮吗?

秦小满低头看了眼自己手上的红痕,把手帕从签子上撸下来,放到了桌子上。

苦肉计这东西,果然只能打动心疼自己的人。

“这样来看的话,军中冬服的里子、面子和芦絮填充上,这些都可以做手脚,以次充好只会减轻它们的抗寒能力,却不会在核查里被查出来。”

董家真要是在军服的事上做手段,可就是钻了长公主爱兵心切的漏子。

秦小满见唐姑娘没有反驳,不由感到奇怪。

“唐姑娘,你又不擅长制衣女红之类的……”

秦小满见唐姑娘瞪了他一眼,赶紧放弃了举例示范的说话艺术。

“董家的账目一定查不出名堂来,解封了你又没办法抓人来审问,军服冬衣你也不可能一件一件地去调查,查了也不可能拿出样品来,你是怎么发现异样的?”

唐姑娘同他一样,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只是怀疑,不可能说得如此笃定。

一定是查到了蛛丝马迹,却无法最终定论。

“秦公子,案子的事我不能透露给你。”

“瞧我这记性,请问唐姑娘,我该如何避免经营制衣行,遇到手底下的人以次充好的情况?”

秦小满连忙换了个问法。

“说来话长,你看这个。”

唐姑娘从袖口里拿出一张纸给他。

就在秦小满以为是谁写的告密信之类的东西时。

展开张纸,却发现上面画着一个脉络图。

上面梳理了董家制衣行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写着制衣行在各个上下游产业所需的原材料,以及账目上查找到的数目和单价。

“秦公子,你也是做生意的人,应该比我更懂这些。”

唐清柔又给烤串刷了一遍酱料,将烤熟的放到盘子里。

重新放了两条烤鱼。

往秦小满的方向凑了凑。

秦小满正仔细地盯着手里的纸,对唐姑娘心细如发的优点,是佩服不已。

别看轻飘飘的这一张纸,上面的内容看上去不多。

但要凭借一个人搜集到这些数据,将它们梳理出来,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

特别是,能够在查抄账目时,从中嗅到董家制衣行的猫腻,唐姑娘的联想力也很强。

托唐姑娘的福,对于纸上的结果,他看得明明白白。

“董家制衣行除了承制军服冬衣外,日常制衣的销量并不大。”

“可在四月,接了朝廷承制军服冬衣的订单后,制衣行在当月买了二十万斤粗麻的同时,还买了二十万斤的细麻。”

细麻,多是用作制单层的麻布,像单衣夏衣之类的。

四月即将入夏,购置细麻也是人之常情。

可董家制衣行所制的衣物,面向的是中高端群体,用的都是蜀锦和丝绸。

纸上的账目里,蜀锦和丝绸的消耗也十分庞大,验证了这一点。

买这么多细麻制成麻衣,除了用作军服夏衣之外,除非另有其他的用处。

不然的话。

就是另有名堂。

“不只四月,还有五月、六月、七月,粗麻和细麻每个月都买了十万斤。八月入了秋要用粗麻来当里子布料,粗麻的数量才翻了倍。”

唐清柔在旁提醒。

香气扑到脸上,秦小满抬眼看到近在咫尺的朱唇,不由得吞了声口水。

说话就说话,他又不是听不见。

离这么近干啥?

“不只在增加,为了平账的话,卖出去的夏时麻衣,也应该是有记录的。”

秦小满没有闪躲,四目相对,便看到唐姑娘眼中闪过赞赏之色。

“秦公子你真聪明,对,衣铺每日都会雷打不动地卖出差不多的件数。”

“这也是正常的,董家衣铺毕竟是行业翘楚,你去查的话,应该还能查出有许多董家相关的人去买这些麻衣的证人。”

秦小满并不感到意外。

平时做平了账目也就罢了。

如今董家被查,绝对要做好善后工作。

他们能想到的事,董家人也会想到。

不然,董家做主的人,要是像董继泽昨夜那般莽撞,董家也不会坐稳皇商的位置长达十年之久,成为大乾首富之家。

“我没有打草惊蛇,我也知道这些证人一定会对上账目,可是他们百密总有一疏,账目事后找补,而不是当日的流水账,会出现一种矛盾的情况。”

是吗?

秦小满看到唐姑娘说得振振有词,脸上神采飞扬。

知道她特意停顿下来,是等着自己思考。

估计是跑了趟长途但没吃饱的原因,他感觉自己此时的脑子有些轴,转不动了。

“秦公子还没想到吗?”

唐姑娘的语气里透着一股得意的意味。

秦小满一下子来劲儿了。

不过,他仔细盯着纸上看了片刻,还是摇摇头。

“想不出来,我是做生意的,算学也可以,但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