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的。
黎国内部割裂再严重,百姓在名义上也都是黎王替周天子代管的,除了周天子,黎王就是最高的主人,哪怕魏土韩土的百姓也是如此。
这,是规则问题。
就算各大家族对自家封土自治度极高,也会在黎律的框架下,象征性上呈公文。
赵郢就算是说破天,没有上呈公文都是错。
这个错可大可小。
但被赵契放在了台面上,就注定不能善了。
自辩会显得无力。
韩赭见情况不对,笑眯眯地打圆场:“平陵君何以至此啊?长平侯也是报国心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细枝末节都这么计较,那大黎官吏行政处处掣肘,于国于民都没有益处啊!”
“这可不是细枝末节啊!”
赵契扼腕叹息:“韩卫尉!此举涉及赵地数万户百姓已经不是小事,而且还牵涉魏韩两地百姓的存亡啊!”
韩赭:“???”
魏桓:“???”
两个人心中齐齐一咯噔,感觉非常不妙。
还没来得及阻止。
赵契就环视了一圈,康慨陈词道:“诸位可能不知道,昨夜魏韩两地突发大火,到现在火势都没有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今年冬日严寒,距离开春回暖还有一段时日,没有房屋的他们该如何扛过冬天?
幸好天怜大黎,也幸好陛下体恤百姓,得知魏地因为旱灾产生了不少饥饿人口,不论北征之势多么艰难,都在黎军推进后抢修庇护所。本来是为魏地受灾百姓的建造的,却不曾想今日有了效果。
有这一批庇护所,魏韩两地百姓必然能够度过难关!
可长平侯的懒政之举,让新地庇护所压力骤增,若真是被赵土百姓误占,不仅赵土百姓舍掉了之前的安居乐业,魏韩两地百姓也会遭受无妄之灾啊!”
众人:“……”
好家伙,赵郢和魏韩两家,全被你这一番话坑了啊!
之前魏韩都以百姓不舍故土为由,抵抗徙民令,结果一夜之间无数房舍被毁,这还能找什么理由?
他们本来以为,这件事会由赵暨主动提出,没想到赵契这个二五仔,直接借着赵郢的事,全都扯出来了。
这个还算大问题。
大问题是……他扯得还挺有道理!
一时间,赵郢魏桓韩赭三人都有些无从反驳。
“唉!”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众人目光齐齐落在罗偃的身上,最近这位丞相一直在忙碌北征后勤的事情,行事低调得很,刚才殿外殿内都没怎么说话,现在却站了出来。
罗偃轻叹一口气:“没想到长平侯的无心之失,居然酿出了这么大的祸端。但长平侯也是为国为民,而且祸端还没有酿成,还有挽救的希望。
不过平陵君心系百姓,态度急了些也能理解。
陛下,老臣认为朝堂之上尽皆忠臣,当务之急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而是趁着大祸尚未酿成,赶紧行补救举措!”
赵暨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是极!相邦认为当如何补救?”
罗偃慢条斯理道:“老臣认为,北境五城应当立刻召回百姓,将庇护所留给魏韩两地的百姓。魏韩两地的官吏,也应当尽力协助无家可归的百姓,迁至新地。
除夕大火,当是天灾。
但人定胜天,这场天灾未必不是大黎崛起之兆!”
“好!就依相邦说的办!”
赵暨笑着扫视了众人一眼:“孤还以为应当由太子带兵,护卫百姓迁至新地,下午便可北上,诸卿认为如何?”
赵契抢先上前一步:“父王英明!相邦大才!”
赵宁:“父王英明!相邦大才!”
嬴无忌:“父王英明!相邦大才!”
不少人脸色难看至极,但这个处理方法明面上听来实在太合理了。
短暂的沉默之后。
韩赭暗叹一声,随后上前:“陛下英明,相邦大才!”
他一开口,不论什么阵营的臣子都开始响应。
这天大的争执,就在赵契的惊天操作下,彻底落下了帷幕。
赵暨很满意:“若没别的事,那便退朝吧!”
没人反对。
李公公便用嘹亮的声音喊道:“退朝!”
魏韩两人剜了赵契一眼,当即甩袖而去,虽说这个“协助百姓迁徙”的命令他们肯定会抗拒,而且是疯狂阻挠,但还是不影响他们跟吃了蛆一样恶心。
这赵契,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们怎么就沾上他了呢?
赵郢更是怒火中烧,恨不得把赵契吃了,在原地瞪他了好一会儿,但赵契根本就不接招。
无奈。
只能怀恨离开。
“呼……”
赵契终于长吐了一口气,心中甚至有种破罐破摔的幸福感。
也许,这就是搅屎棍的好处。
除非把其中一方得罪死,不然谁都不可能对自己怎么样。
不过这一个月就先别出门了,容易出意外。
……
后殿。
“哈哈哈哈!”
赵暨终于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