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诗诗书>历史军事>明末:我,锦衣卫锄奸使> 第33章 斩龙(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斩龙(五)(1 / 2)

九月二十九,下元节的前一天。

按老燕京人的风俗,这一天是不应该出门的,第二天就是祭祖日,俗称鬼节。

也叫寒衣节。

一年当中有两个鬼节,一个是七月十五,一个是十月初一。

七月十五,给祖宗们上坟烧纸钱,怕祖宗们在阴间青黄不接没钱使。

十月初一,给祖宗们上坟烧寒衣,天要入冬了,怕祖宗们在阴间穿不暖。

九月二十九,当然是在家给祖宗们准备寒衣,偏这大清入关头一年,竟将规矩改了。

这顺治皇帝偏要赶在鬼节这天登基,又不嫌晦气。

许是威慑老百姓,不可以再挂念大明,从今以后只能心向大清,为此多尔衮专门选在这一天,专门杀掉明朝太子。

西郊演武场。

新建的演武场由原来的明朝马场扩建而来,在原来的基础上,疯狂圈地,又不知道让多少百姓的家园,化为废墟。

大清根本对百姓不管不顾,管你流离失所,管你流落街头,哪怕饿死冻死,朝堂里的那些大官,根本眼都不带眨一下的。

咚咚咚的擂鼓声,震耳欲聋。

斩龙台高约三丈,专门设置在校场中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纷纷由八旗兵各自选出来的精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骆养性的汉旗营,却被打发到了最外围,负责维护秩序。

多尔衮带着小皇上,顺治皇帝,以及皇帝的养母小搏尔吉特代圣母皇太后,共乘两辆明黄大车轿,带着一群仪仗人马,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演武场。

多尔衮的车轿在前,皇帝和皇太后的车轿在后,大明朝从前的銮仪卫队,前护后拥。

除了这些人身上穿的衣服,手里举的旗帜变了,其他几乎什么都没改变。

依然还是沿用明朝的这套礼制,按照从前的叫法,这叫卤薄。

这些从关外白山黑水间走出来的野蛮人,又怎么可能懂得这套繁杂的礼仪,为了壮声势,自己又想不出,也只好一切按照明朝的规矩来。

此时已是秋风飒飒,车轿外已寒气逼人。

大轿内,白铜火盆里烧着从前明朝惜薪司送来的银霜炭,暖意融融。

顺治皇帝乖巧的望了一眼圣母皇太后,略带稚气的问:

“母后,这明朝太子非杀不可吗?他多大,有我大吗?”

小博尔济特氏像有心事的望了望外面军容整齐的御前卫队们,越过他们看向道路两边下跪,不敢抬头的燕京百姓们,不由满足的笑笑:

“比你大,他比你大多了,大概不到十六岁,按汉家风俗,已是弱冠,不过,他今天必死!”

顺治皇帝听了这话,不由伤感的说道:“非杀不可吗?”

小搏尔吉特是一脸温柔的转过脸来,看向了年少不懂事的皇帝,笑道:“怎么,你心软了?”

年少的皇帝点点头:

“叔父摄政王不是说了吗,咱们夺的不是大明的天下,跟大明是没有仇恨的啊!”

小博尔吉特氏冷笑连连:

“虽然你还小,也才不过八岁,你要是老百姓家的孩子,大可不必知道这些,谁让你是皇帝呢,

从今儿起,你的心肠必须要硬,崇祯皇帝一共有三个儿子,你叔父多尔衮未必都能抓到,你继位以后一定要记住,朱明皇室的子孙绝对一个也不能留!”

“可这又是为什么啊,大千世界,找寻这几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大千世界,尽是我大清的子民,你只需要给极高的赏格,哪怕他们逃到天涯海角,也一定会有人将他们的人头奉上!”

“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杀他们呢?”

“论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想当初汉人的李世民,将他的哥哥弟弟,连同他们的后代子孙,几乎全杀了。

看起来很残忍。

可在权力的争夺当中,绝对没有中间路线,

刀一旦举起,绝不能放下,只要放过一个人,就会给自己家族带来灭门之灾,

想我大清入关不过百万人,汉人又该有多少,相差又何止十倍,绝对不能给他们一丁点念想!”

顺治皇帝听到这番高论后长久不语,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过了一会儿,他又幽幽的说道:

“外敌再厉害也还在明处,可这近在眼前的威胁比如说叔父摄政王,他有一天会不会不愿意还政予我,到时候我又该怎么办?”

小博尔吉特是听了这话满脸惊恐,连忙向车轿外左右看了看,才回过头,厉声骂道:

“你这话怎敢在这儿讲,你是不是又听到了什么风声?”

皇帝只好压低声音嗫嚅道:

“母后与叔父摄政王的事情早已传的满城风雨,我多希望这些事情不是真的……”

“我跟你说了好几次了,是真的,眼下这是我们母子唯一的生存方式,我身为女人,下半身就是我唯一的武器,也是你皇位的保障,怎么很丢人吗?”

小博尔基特氏说这话时,双眼炯炯的看着皇帝,皇帝此时已是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