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需求量,再用做鞋底这个说辞那王主任当傻子糊弄了。
所宋书玉坦诚相告,就用这碎布赚点零花钱。
王主任了然地指着宋书玉:“小宋,你这脑子可真灵活,我就说嘛,你要那多碎布干什,原还能这用,你这脑子可真够灵活的。我们刺绣厂这边的规模你知道的,一个月产不了多少碎布,但纺织厂那边就不一样了,他们每个月的产量很大,有不少不合格的残次布料。你跟任叔挺熟的吧?他有亲戚在那边。”
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全不费工夫。
宋书玉感慨自己真遇上贵人了,连忙说:“真的啊,谢谢王主任,您可真我们大队的贵人。”
王主任摆摆手,笑着说:“我就随口一提,你可别跟任叔提我。”
说话间,两名职工职工将原材料和单子拿了过。
王主任适时地打住先前的话题,笑眯眯地说:“这次总共有44单,小宋,你核一下材料。”
宋书玉清点无误后,在交接单上签了字,笑道:“多谢王主任,上次发钱,咱们队里的那大娘婶子们可激了,们干了一辈子农活,没想到自己这点缝缝补补的手艺还能给家里挣钱。咱们大队如今都能进刺绣小队为荣呢,这可真多亏了您和任厂长的照顾。”
王主任笑呵呵地说:“小宋你太客气了。你们队里任务完成得不错,后厂子有比较重要的任务也一并交给你们。”
宋书玉又再道谢,表示感激。但心里没将这话当真的,重要的任务怎可能给们,领导画的饼就算了。刺绣个手工活,技术活,而且市场需求不大,再怎折腾,也很难发大财。
好谢铮也拿到了钱回了,宋书玉见事情办得差不多了,起身跟王主任道别。王主任还真邀请宋书玉和谢铮去家里吃饭,不过被宋书玉委婉地拒绝了。
人家已经主给了你袋子布料,客套客套两句请吃饭,还真去,那就傻了。即便要去,也得拎一堆东西才能上门,绝不能去吃白食。
到了门口,宋书玉又去跟看门的大爷打了声招呼。
大爷看到个大袋子,了然地说:“又布料吧?这多,弄回去不大方便吧?小宋,要不要我去给你们借一辆轮车?”
“谢谢叔,我们今天骑了两辆自行车过,绑在自行车后面驼回去就行了,不用这麻烦。我就跟您道别,下次再看您。”宋书玉笑眯眯地说道。
大爷含笑点头:“成,那你们路上小心点。”
宋书玉挥了挥手,跟谢铮一起将袋子绑在了自行车上,但分配的时候,两人发了分歧。
谢铮非要在他的自行车上绑两个大袋子,让宋书玉带另一袋和刺绣的原材料。
“我力气比你大,县里回去二十多里,还我吧。”宋书玉不想打击谢铮的自信心,但估计要比耐力和体力,谢铮哪怕已经在乡下锻炼四年了,恐怕也不及。
但谢铮白净的脸上全坚定:“书玉,我不刚下乡的时候了,我可的,你相信我。要我驼不了,咱们俩再换,两个人轮流也比一个人轻松。”
见他这坚持,宋书玉也不跟他争了。
“好吧,你要累了跟我说一声啊。”
两人一个按着袋子,一个绑绳子,很快将袋子绑好,然后骑上车回家。
***
今天队里上工的地方就在回村的毕竟之路上。
下午开始,刘桂芝干活的时候就经常往马路边瞅,看看女儿什时候回。
只这一盼就到了下午四点,距离下工只有一个小时了,刘桂芝还没等到人,不禁有点心浮气躁的。
就在越越担忧的时候,忽然有人喊道:“桂芝,那你家书玉和谢知青吧?车子后面好多东西,他们这又去刺绣厂交货了?”
刘桂芝抬头就看到宋书玉和谢铮骑着自行车经过,车子后面绑了几个大袋子,堆得高高的,想让人忽视都难。
笑了笑说:“啊。”
“难怪你婆婆和姚大娘们也上工了。”有人往后面看了看。
苗秀英们这年纪比较大的妇女在后面负责丢种子。
真上工挣钱两不误,哪里有活就在哪里忙。
不少人心里都羡慕不已。刺绣小队刚拉起的时候,没能进去,他们还能宽慰自己,这种小队估计持续不了多久就会散伙,人家城里的大厂怎会要他们帮忙干活啊。
可这都快过去一个月了,刺绣小队不但没解散,还要第二次分钱了。而且看宋书玉他们自行车后面的几个大袋子,这次的单子恐怕更多吧。
那就意味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