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佩服这老人,快要七十岁了,还背得起这么沉的东西。
这位何婆婆也是金沟村的,丈夫死得早,独子前年去山里伐木摔断了腿,命保住了,却落了残疾,没法下地做活。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残疾老公,她儿媳妇受不了这种没盼头的苦日子,扔下几岁的儿子改嫁了,留下何家一屋子老弱病残。
何婆婆其实才六十八,但头发已花白,被风霜折磨得像□□十的老人。不过在这个贫穷落后的时代,像何婆婆这样的可怜人还有多。
“你和明轩都是长得好,心也善良的,可惜老天爷没长眼,像我这种该死的老婆子不收,却把那么好的人收走了。”何婆婆万分感慨。
“你别这么说,人各有命。你这些鸡蛋和红薯是拿去卖的吗?”裴静姝没兴趣听她感慨顾明轩,就岔开话题问。
“说来也不怕你笑话,家里没钱用了,拿去换点钱。”
“能卖多少钱一斤呀?”
“红苕能卖三分钱就算好的了,鸡蛋倒是能卖六七毛一十,我这二十个鸡蛋也凑了许久。唉,这年头你见谁卖过粮食?我也是走投无路,家里还有个到死不活的病人,若真不管,那就只有死了。”何婆婆抹了一把泪。
这时的人都是从灾荒年代过来的,把稻谷、小麦、红薯、玉米等主粮看得比命还重要,裴静姝也确实只见过卖菜的,却极少见卖主粮的。
裴静姝也是感慨不已,“你这鸡蛋就卖给我吧,我正愁没鸡蛋吃。”
何婆婆见她不像开玩笑,就道:“你要买的话,我给你算五毛钱一十。”
乡下的鸡蛋多半是按数量来卖,大点的叫价高一些,小个的叫价低些,价格在5~7毛之间。
“你凑鸡蛋也不容易,该卖多少就算多少。”裴静姝说道。
何婆婆客气道:“前日小江还在你那里端了一碗糖,那可是贵重的东西,我是许多年不曾吃过了。你也太舍得,那么大一碗,得要多少红苕才能做出来?”
裴静姝帮忙背了两里路才赶到集市,又给了何婆婆一块五毛钱,把二十个鸡蛋拿走。
何婆婆道:“这怎么使得?明轩走了,你也不好过,我收你一块钱就够了。明轩以前帮了我那么多,你又给小江大碗糖,我们还一分钱都没给过你,这鸡蛋就算不收钱也是应该的,怎能反卖你高价?”
裴静姝把钱塞到她手上,“拿着去给你儿子买药吧,我还年轻,有手有脚,不缺这点钱。”
说完裴静姝就转身走了,一脸风霜的老人站在菜市口处,浑浊的眼睛热泪盈眶。
在不远处,一名英俊青年目睹了这一切……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