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稔拎着野鸡走在前面,孙朝歌换了个方向去倒了盆里的水后,也跟着进了厨房。
黎稔在生火烧水。
孙朝歌:“你不用每次打猎回来都给我带一只,都拿去镇上买,能换不少钱呢!”
镇上的大户人家,就爱山里的野味儿,出手也阔绰,一只野鸡能换不少钱。
黎稔手里还在忙活,头都没抬:“你这话我听了不下两年了,还没说厌呢?”
孙朝歌语塞,转头去淘米。
上山差不多一天了,饿得够呛。
黎稔:“我给大黑割了一捆草,刚刚去牛舍见到大黑背上有血,我还以为你受伤了。”
黎稔在解释他刚刚为什么第一句话就是问孙朝歌受伤的原因。
孙朝歌淘好米饭,倒进锅里蒸,回道:“在山上救了个人,伤的挺重。”
孙朝歌蒸好米饭,转头去拿那四条野鱼去处理干净,将两条煲汤处理,两外两条红烧,对黎稔说道:“我上山去小溪潭里摸了四条鱼,等会儿炖好了你带一点回去给你阿婆喝。”
黎稔正在处理手里的野鸡,回道:“好。”
两人间的气氛很和谐,一个人处理鱼,一个人处理野鸡,很快就将煮好的鸡肉鱼肉端上桌,饭也蒸好了。
孙朝歌和黎稔面对面在吃饭。
黎稔:“鸡和猪是不是都还没喂? ”
孙朝歌:“等会儿再喂吧,人吃饱了再说。”
黎稔好笑,夹了个鸡腿放到孙朝歌的碗里。
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过,孙朝歌也有过因为救人而晚回家的经历,不过那些时候都是附近的猎户,是孙朝歌眼熟的人。
孙朝歌抓起鸡腿就啃,也没客气:“这个人来路不明,怕是很有背景,能不能挺过今晚我也不好说。”
黎稔面色严肃:“我今晚给你守着。”
孙朝歌摇头,拒绝:“不用,没必要。只是个陌生人,要是挺不过,等他硬了咱们等后半夜拉去埋了,别让大家发现就好,省得有什么麻烦。”
黎稔盯住孙朝歌的脸:“行,我听你的!”
别看孙朝歌年纪小,做事丝毫不输于活了半辈子的人,这也正是黎稔大部分一直听孙朝歌的原因。
孙朝歌和黎稔结缘,还是因为原主投水自杀,捞她上来的是黎稔。
当时十三岁的少年,拼了命的把她捞上岸,冻得直哆嗦,后来孙朝歌醒来,就一直听村民们说黎稔的事,于是孙朝歌发烧好了之后,剁了一只鸡给黎稔送去,表示感谢。
而两人真正成为朋友的,却是在两年前。
那时黎稔的父亲上山打猎,不小心从山崖滚了下去,失血过多,没扛住死了。
黎稔的母亲当时还怀有七个多月的身孕,一听这噩耗,两眼一黑晕过去,动了胎气,提前生产,难产大出血也跟着走了,孩子也没保住,一尸两命。
当时黎稔不过十四岁,原本将要成为五口之家的,一下子没了父母和弟妹,一个人在村民的帮忙下安葬父母,从此和瞎了眼睛的阿婆一起生活。
给孙朝歌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她参加葬礼的时候,十四岁的少年身躯单薄,身穿丧服,一个人跪在两个棺材前低头的模样。
少年咬着牙,压抑的哭泣声直震她的心灵。
虽说当时孙朝歌原主也才十一岁,但是灵魂却是在现代活了三十来岁的见过光明生活的孙朝歌,两个人的阅历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所以这个少年还是蛮让孙朝歌心疼的,所以一来二去,孙朝歌也和他熟悉,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两人也经常互相帮忙,村民看他们两个同样可怜,也支持他们往来,甚至还扬言,等孙朝歌及笄后让村长做主,让两人拜堂成亲。
黎稔心智强大,长得帅气儒雅,也念了好几年书,要不是朝廷昏庸念书已经不景气,加上父母离世,怕是要参加科举。
吃完饭,黎稔二话不说,一个人默默地洗碗然后去给孙朝歌喂鸡和猪。
孙朝歌将锅里剩下的鸡肉和鱼肉分开打包好,让黎稔给他阿婆带回去。
黎稔提起猎物,接过孙朝歌给他的食盒,说道:“等会儿我得连夜去镇上将这些卖了,明早这个人要是没挺过来,等我回来再处理。”
孙朝歌点头:“行,路上你自己注意安全。”
这个受伤的男人很重,孙朝歌一个人可抬不动。
黎稔离开了之后,孙朝歌去了一趟偏房。
男人在床上趴着,是死是活孙朝歌没靠近去看,蜡烛早已经燃烧完了,只有油灯还微弱的亮着,孙朝歌将油灯给灭了,就进了正屋去睡觉。
因为昨晚睡的比较早,孙朝歌起来的也比较早,神清气爽。
洗漱了一番,孙朝歌蒸了几个白面馒头,等的过程中去喂了鸡,又煮了猪食,给大黑喂了草。
原主母亲只留下几只小鸡和大黑这几只活物,如今的一屋子鸡舍满满当当的都是孙朝歌来了之后养的,两只猪也是孙朝歌买的,已经将近百来斤,白白胖胖。
孙朝歌励志要在这个古代活得滋润,所以尽可能的利用她在现代所学过的先进知识,顺便带领村民们一起。
馒头蒸好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