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不知道通向何方,但是从它的终点在湖泊旁来推测,应该是以前的人类用来取水的道路。
总之,跟着这条路一直走就对了。
地下世界里的物种和地表上截然不同,完全就是一个独立出来的特殊生态系统,三百年前的人类能够挖掘到如此深度,恐怕是倾尽了所在大国的全部力量。m2.xqqxδ捌
作为一个国家,国力不可轻易损耗,这是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基本常识。
既然不惜损耗国力来挖通和地下世界的通道,那么就必定存在挖通它的道理。
资本家都知道唯利是图趋利避害的道理,更何况是汇聚大量人才的国家机构了,简单来讲,那就是在地底世界中,隐藏着某个能让一个国家都足以心动的秘密。
踏上石板小道,沐晓之后也懒得清理杂草了,踏着杂草一路前行。
多年无人修整,石板小道有很多地方都被毁坏掉了,有些是被动物干的,也有因为自然因素影响的,三百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却足以让一个地方变得面目全非。
但是这些都不影响沐晓的继续前行,顺着石板小道的曲折痕迹,穿过茂密的蕨林,走过乱石嶙峋的戈壁,差不多两个多小时后,一片被藤蔓植物吞没的建筑群出现在了沐晓的视野当中。
这些建筑都是用钢筋水泥搭建起来的,楼层平均在四层左右,零零散散分布在一个山谷之中。
过去了三百年,这些建筑除了被大量植物覆盖住外,一眼扫去倒也看不出有什么明显损坏的地方,毕竟要在十倍重力下住人,房屋的质量肯定是要有极高要求的。
缓缓走进山谷,在山谷口出现了一堵钢铁城墙,城墙高度在十五米左右,城墙顶走道上分布着十多个处于密封状态的圆形碉堡。
城墙下有一堵倒塌下来的机械电子大门,各种被扯断的电线丢得满地都是。
走进城墙大门,沐晓顺着城墙内壁的台阶爬上了这堵钢铁城墙。
城墙上的走道很宽阔,足以让一辆大卡车在上面自由通行。
不知道是涂抹了哪种特殊的防锈材料,完全由钢铁制成的城墙居然没有丝毫生锈的迹象,通体黝黑。
走道上的垃圾也有很多,掉色的饮料瓶子,燃尽的烟头,以及满地的黄铜子弹壳。
暴力扯开一座碉堡的钢铁大门,里面的情景直接让沐晓惊呆了。
只有大约二十个平方米的碉堡里,居然安装着一门12管近防炮!
没错,就是近防炮,号称航空母舰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近防炮。
沐晓走近仔细看了看,这门近防炮的口径大约在45毫米左右,拥有一个全自动的供弹系统,电力驱动,完全由人工智能控制。
鼓捣了好一阵,沐晓无奈的摇摇头。
由于太久没有保养过,这门超大口径的近防炮已经损毁严重,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内部的很多机械元件已经锈蚀严重。
并且,这门炮是需要电力和人工智能一同操控的,就算炮没坏,沐晓也无法使用,这里的电力都不知道停了多久了,沐晓不可能去重建一个供电系统,他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可惜了…”
叹了一口气,沐晓走出了碉堡,这炮要是能够正常使用的话,别说区区一个黑水工会了,就算来十个沐晓都不虚。
45毫米口径的12管近防炮,想想都觉得可怕,威力恐怖,射速每分钟估计都能达到上万发了,纵使绿蛟在此,不出十秒钟就能给它打成一滩烂肉。
接着,沐晓又打开了第二座碉堡的大门,里面的布置和第一座碉堡一样,里面安装了一门全自动12管近防炮。
唯一区别就是弹药的配置问题,第一门近防炮配置的是穿甲燃烧弹,弹头内部填充有易燃易爆物。
穿甲燃烧弹击中目标后可以在目标的内部进行二次爆炸,一般都是用来杀伤坦克内部人员一类的高防目标。
第二门炮配置的是曳光弹,这种炮弹的功能就很有意思了,它的弹头内部装有曳光管,发射出去后可以形成一条明显的发光炮弹链。
在地球上,曳光弹通常用于指示目标,比如有飞机来袭,曳光弹就可以起到提醒定位作用。
但是在地底世界嘛!打飞机估计是不可能的了,应该是用来预防怪物袭击的。
毕竟这里黑灯瞎火的,能见度不高,只能依靠大型红外热成像设备进行覆盖式监控,曳光弹用来标点,引导其它的协防武器进行精准开火。
接下来,沐晓继续探查剩余的碉堡,前前后后发现了十门近防炮,最离谱的是,沐晓在一个最大的碉堡里看到了一门电磁炮。
也幸亏沐晓以前比较喜欢看一些军事节目,否则他可能都认不出来。
在地球的21世纪,电磁炮的初代已经被制造出来了,它的威力毋庸置疑,航空母舰都能给你打个对穿。
电磁炮的威力主要体现在速度和破甲上,炮弹在炮膛内经过电磁圈的逐步加速,它的出膛速度达到了恐怖的二三十倍音速,极致的速度带来的就是极致的威力,能有什么东西扛得住它的一炮?
当然,初代的电磁炮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