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成了惯例,过去都是阿丰愿意承揽这些活,肖平也觉得没什么。倒是曾芸芸没有这种习惯,她从不把阿丰当成下人。一来二去,肖平的观念也被逐渐扭转,也不喜欢阿丰伺候。三个人泡完脚,都要歇息了,却听到院门被敲响。三人不由诧异:“这么晚了,怎么还有人过来?”
阿丰早已起身去开门,没多久,就折返回来,道:“来的是一个陌生人,倒是没有恶意,也没有言语,只是留下了这个东西,就骑马离开了。”肖平拆开油纸,看到包着的是一本已经半旧的《唐宋八大家文选》。“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由来并不久远。元末明初的浙江临海人朱右早早地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三苏”的文章编为《六先生文集》共十六卷。后来,有人又将“三苏"分别单列。嘉靖年间,浙江湖州人茅坤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一百六十四卷,广为流传,一时间“唐宋八大家"之名为时人所重。
肖平手中的这本书,已经被看过很多遍了,上面还有很多批注。肖平一眼就能认出,这面全是他父亲的笔迹。
肖平放下书,二话没说就追了出去,可是茫茫夜色,哪里有来人的影子呢?肖平怅怅然地返回,曾芸芸安慰道:“快看看书里可有什么夹带。”肖平点点头,抖了抖,书里并没有什么物件。又仔细看了看前后的书页,也没有特殊的字迹。
“这书肯定是父亲托人送来的。可是,父亲为什么没有给我留下只言片语呢?″肖平遗憾道。
“毕竟是别人捎带,写那些文字不方便。如今可以确定父亲是安全的。我相信,我们很快就能与父亲见面了。”
肖平点点头,随手一翻,看到了曾巩的《越州赵公救灾记》。这篇文章,批注不多,但留白之处却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原来文中所述赵公赵扑为人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当年有“铁面御史"之誉。熙宁八年,越州发生大灾荒,时任越州知州的赵扩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为朝野所称道。《越州赵公救灾记》便是曾巩在去过越州后写成的,记叙了救灾之事,赞颂了赵公的才能与政绩。曾芸芸看到肖平对着肖山圈勾的一句“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发呆,便问:“平哥哥,你是不是和父亲一样,和崇拜这样的官员?”肖平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我和父亲一样,都很敬佩赵公的人品,但事必躬亲,并非做官之道。当年诸葛武侯亦是镜鉴。在这一点上,我更赞赏汉高祖。”
曾芸芸点点头,深以为然。当年,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帷鲤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在曾芸芸看来,肖平通过科举步入官场是必然的。学会如何做一个好官,比学会如何读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