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41(2 / 2)

“娘子,我听说文正公曾在宴席上撕毁与陈郡谢氏的婚书,可是真的?”

七娘子颔了颔首,语气中带着向往,“非但如此,她还在宴席上留下一句话。”

“什么话?”

“愿掌刑部铁尺,不戴凤冠霞帔。”

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沈隽亦默默在心里念了一遍。掀开帘子,外头依然热闹喧嚣,方才的意外只在小范围内,没影响到其他人逛灯会,七娘子抿了抿唇,抬手指向另一盏灯面上画着的人,“你们可认得?”那同样是一位女子,穿着一身短打,袖口和裤脚都被挽起,正赤脚行走在河堤上。

沈隽凝目看了一会儿,心中浮现出一个名字一-石苇。这也是历史书上出现过的人物,她自然认得,但原本的三姐儿却不认得。梅香看了又看,也摇摇头。

见她们都不认识,七娘子也不失望,“这位是石苇大人,乃是文宗皇帝在位时的工部尚书,亦是内阁阁老。”

“她出身清河水患最严重的地区,是一户农户家中的独女,在她七岁那年,生父服徭役时不慎落入河中身亡,而后她阿娘便靠编芦苇席子把她养大,供她读书。”

说到一半,七娘子抬头便对上了沈隽亮晶晶的眼睛,不由失笑。“石大人的文章中提到过,因为从小到大遭遇过许多次水患,故而她便立志要根治清河水患。”

“科举入仕后,她先是辗转当过数任县令,每次吏部考核都是甲上,每每离任,百姓们都跟随相送数里,连文宗都有所听闻,后来更亲自下诏将她调回盛京,命她任工部都水郎中……

话到此处,马车忽而停住,外头传来李氏那边方妈妈的声音,“到望月楼了,七娘子下车吧。”

声音传入马车,七娘子方才眼中的神采消失不见,又恢复了平日的冷淡,但在看向梅香和沈隽的时候,视线中倒是多了几分温度,“还没来得及说完的,回头再同你们讲,走吧。”

沈隽点点头,先行跳下马车,从梅香处接过矮凳,放在车辕旁的地面上,这才伸手同梅香一道,伸手扶着七娘子下车,待她站稳后才收回手。前头,李氏与九娘子连带十三郎君也下了马车。比起平日的浅淡,对方今日到称得上是盛装出席,反倒是平时最爱鲜亮色的九娘子,今个儿穿了身素雅的月白裙裳,发间耳边的首饰则是珍珠的,像是换了个人,乍一看竞也是个温婉小娘子。

任那些外人看了,都想不到她在临出门前,还把白姨娘所出的八娘推到了雪堆里,让对方那一身特意为今日赶制的新衣裳毁了个干净,身子也受了凉,这下别说出门参加上元灯会了,说不得要躺着养上好几日。七娘子带着丫鬟走过来时,李氏正在同杨主簿的娘子陶氏说话。“母亲。”

李氏朝她点点头,笑着道:“瞧瞧,还是这样打扮好看,多鲜亮。”说罢又转向陶氏,无奈地道:“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您说得是。"陶氏作为林知县下属的家眷,自是捧场:“您家几个孩子都生得好,跟玉皇大帝身边那仙童仙女似的,穿上什么衣裳都好看。”这话就是纯粹的奉承了,这三个孩子里面,只有七娘子称得上生的好,九娘子和十三郎……

九娘子一向对关于长相的话题很是敏感,闻言立马朝七娘子瞪了一眼。看着对方身上不管是料子还是做工都比自己身上要好的衣裳,怎么看怎么来气。

心里不住地生出破坏的念头。

心道刚才来的路上,瞧见湖边有一块儿没冻住的冰窟窿,等会儿便想个法子,把她证了推进去,那才叫自己舒心呢!李氏视线余光瞥见,抬手搭在女儿肩上,稍稍用力,示意她收敛面上的表情。

同时继续同陶氏寒暄:“我家七娘什么都好,人长得好,书也读得好,比九娘这不争气的强多了,就是平日里跟个冰雪做的人似的,终归是少了几分鲜活气儿,还是今儿这身颜色好,衬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