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喜事(1 / 3)

葛诚松了口气。

不过并没有放弃,反而问的越发的细致,大有仿佛要在应天府模仿北平工业一样的气势。

朱高炽有些纳闷。

今天的葛城,面色有些憔悴,难道遇到了什么不顺的事?

可最近王府很寻常,并没有遇到特别的问题。

不对。

金忠。

这个人就出现的很突兀。

出现在在王府短短一年而已,看样子已经获得了父王的认可,又和姚广孝走的近。

姚广孝在朱棣的心中,朱高炽是知道的,地位越来越重,许多事都以姚广孝的想法为主。

可也影响不到葛诚啊。

就算父王如何看重姚广孝和金忠,以葛诚的地位和资历,金忠对葛诚也造成不了威胁。

“这件事真不用过多顾虑。”应天府的生产模式,和北平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朱高炽自信说道。

葛城竟然走神,仿佛在记住这些话。

“诚叔。”

“哦,大公子。”葛诚回过神来,连忙露出笑容。

“和二伯,三伯的事情,目前进展顺利吗?”

“这件事从头至尾都交给了金忠,王爷还没有招我去商谈此事,我也不知道。”

朱高炽怔了怔。

一直以来,王府的大小事都是葛诚亲自办理。

而且这件事非同小可,朱棣竟然没有让葛诚掺和?

王府里最近,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自己不知道的,得催催张全去打探。

“王爷最近很忙,大公子如有什么事情要找王爷,最好寻个好机会。”

看了眼大公子手里的册子,葛诚提醒道。

然后要务在身为由告辞离去。

看着葛诚的背影,朱高炽留在原地沉吟了片刻。

和这帮人尖子打交道久了,对这个群体,自己有了部分的了解。

这些人才讲究个不露声色。

追求泰山压顶而不变色之胸襟,就算自己没有,也要让旁人以为他有。

一个字形容,装。

例如宰相肚里能撑船,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气量的。可为了装作有,很多人常常在大众面前故作大度。

刚才葛诚的脸上,藏不住的有心事的模样。

难道真有人会在应天府要搞蒸汽机,被葛诚知道了?

不应该啊。

古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何时变得这么快了。

英国在工业革命早期阶段取得的巨大成就,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特例。

奥秘就在于众多新发明、新技术,都是与英国自身与众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品成本结构相配套而生的。

而欧洲其他地区并不具有英国这样的有利条件。

以至于同样的技术移植到英国境外以后就变得无利可图了。

例如自己的焦炭炼制厂用的起蒸汽机,因为靠近西郊煤区,可以采买到价格低廉的煤块。

以后蒸汽机试用到北平各行各业,都有这个优势。

最能成功复制的,反倒是山西。

山东都不行。

山东千米以上的煤区太多,目前的蒸汽机,可没有这个马力,能把水抽到这个高度。

要是山西模仿,朱高炽虽然担心,但也不惧怕。

因为晋王是个短命鬼。

……

山西太原。

“如果圣人要动手,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那帮人还被蒙在骨子里,在陕西不亦乐乎。”

晋王朱棡闻言,脸色却没有变化。

这在他看来,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二哥七月复国,可他没有实权,看上去是让武勋们代替王权,在陕西行事。

可如果真如老四所言,父皇在陕西动手,说不得会恢复二哥的权利。

应天府黄毛孺子,能当什么国?

自己还有机会。

前提是二哥仍然是个有名无实的空名王爷。

自己和老四是亲兄弟,虽然这些年有些生疏,可自己从来没有怠慢过他。

“此事没这么简单。”

另外一人反驳道。

“如果要在陕西动手,圣人早就应该恢复秦王的护卫,才是万全之策。”

“可至今没有迹象,反而是武勋们在陕西获得了实权,继续拖下去,他们的实力更强了。”

“有可能是担心恢复秦王的护卫,会打草惊蛇。”

“此事干系重大,武勋们也不是好相与的,以圣人的手腕,不会放心交给外人,一定会让藩王参与。”

这就走到了死胡同,众人苦思起来。

“会不会。”有人迟疑,众人纷纷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