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会做人情的新人(1 / 3)

王府后园的拱桥下。

几位小姐洒在鱼食。

桥的下面,从外面引入的活水,让溪水干净的清澈见底,在河底,五颜六色的细砂粒,看得一清二楚。

小鱼们成群结队,尾巴摇来摇去,在水的世界里往返巡回。

“嘻嘻。”

十岁的朱智明,王府年岁最小的小姐,兴奋的从竹栏探出身子,好想跟着鱼一样游。

远处。

凉亭中,朱棣皱起眉头,徐氏站起身,正要开口阻止,朱智明身旁的大姐朱玉英拉回了朱智明。

看上去,仿佛在教训她,朱智明委屈的低着头。

“有大姐在呢。”

陪在凉亭的朱高炽,安抚了父母。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跑的不见了踪影,不过没人担心,他们有人跟着。

今日阳光明媚,朱棣不日即将离开王府,前往辽东带领大军,趁着闲暇。

朱高炽提议,一家人共聚园游玩,因此有了今日之景。

朱棣现在对朱高炽越发的满意。

除了老大在道学一事上,显得木讷些,其余无论是公事,还是照顾家中姐妹兄弟之兄长气度,都令朱棣畅快。

“为父已经向你皇爷爷开口,指明了郭家女,如果没有意外,事情大概是定了。”

朱高炽没有多余的表情。

郭家女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多,但是通过寥寥几笔,可以看出此女的确美貌。

至于徐妙锦和郭家女谁更美,只能说各有千秋,很难评定,都迷住了一代帝王。

在朱高炽看来。

徐妙锦胜在才情,郭家女胜在品性。

用后世的话说,徐妙锦是进步女性,郭家女是传统女性,在朱高炽心中,这两个词不是贬义词,不和其他贬义词挂钩。

“父王获得了这个机会,能掌控辽东兵权,加上郭家的支持,希望父王不要浪费这个机会。”

朱高炽诚心说道。

他没有在辽东发展工业的计划,最近几年没有,因为辽东当下的底气太薄弱。

如果未来他顺利入京城,那时候才是全国一盘棋。

“怎么跟你爹说话呢。”徐氏抬起手,轻轻打了朱高炽胳膊一下,朱棣也被长子的话气笑了。

“看来你在外面,使唤人使唤惯了,现在倒是安排起老子来。”朱棣故意瞪着眼睛。

朱高炽没有被自己的“征北大将军”吓住,太了解朱棣了。

朱棣丢开手里的瓜子,拍了拍手站起身,指了指朱高炽,“伱跟我来。”

两父子离开了凉亭。

徐氏没有担心他们,几年来两父子之间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自从老大在外头做事开始,朱棣从来没有再打过老大。

去年。

老二去卫所学经验,朱棣也从来没有再打过老二。

“年前,御史弹劾王府,其中有一事,关于王府勾连倭寇,你说说看吧。”

“此事儿子并没有隐瞒父王。”朱高炽跟在朱棣身后,解释道。

“咱知道。”

朱棣点点头。

“想要最短的时间发展金州,需要富裕的人力,可辽东人口不足,无法提供需要的人手,所以借助倭寇的势力,从日本买奴隶使用。”朱高炽简明道。

朱棣好奇的问道:“你不是从山东和南方招了不少人么,听说有几千人,这还不够?”

“几千人能做什么。”朱高炽不以为然。

“而且招去的是我大明子民,要控制劳作强度,不能亏了身体,只有不计后果的使用奴隶,才能最大效率的开发金州。”

如果按照中华重工的模式开发荒芜的金州,不光效率低,最重要的投入成本太高,时间也长。

最后的收益,从各方面综合下来,等于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回本,对经济的运作非常不利。

用奴隶抵消这些负面,尽快打下金州的根基,然后换成工人接收成果,才是最有利的“买卖”。

从国家层面上如此。

“林场的工人,未来是发展成消费的群体,而奴隶工则是发展工业之初的消耗品。”

“你果然无情。”

朱棣再一次说道,不过脸上却没有不满之色。

作为上位者。

有时候总要牺牲部分人的利益,不但伤感情,还容易造成内乱,因此在朱棣看来,老大想出牺牲外人的利益,总比牺牲自己人的利益强。

不得不佩服长子的想法,总是出其不意。

“看来广东上奏的倭寇渐息之事,大概是因为金州的原因喽。”朱棣若有所思。

“难道倭寇都与金州合作?”

“也不能说全部,不过已经有了不少人加入了奴隶贸易。”朱高炽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