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威望和权势达到巅峰的燕王(1 / 3)

应天府。

皇城。

大殿中,几名太监燃起了蜂窝煤,煤炉上还放着铁水壶,铁水壶里装满了水。

“圣上请看,这里是火门,拨开后炉中火力增旺,闭合后炉中火力降低。”

一名老太监亲自示范,几名小黄门旁边看着。

朱元璋好奇的打量这玩意。

他早就听说过,从开始的不以为然,到现在终于

“城中百姓用蜂窝煤的多么?”朱元璋问道。

“蜂窝煤的确要方便,可是价格不低,使用的百姓不算多,可能是刚出现的新商品,也需要时间。”

朱元璋盯了眼老太监。

老太监自知多言,连忙闭上嘴巴。

朱元璋知道自己没读过书,所以成功后向来重视读书,学习文化,总结历史经验。

他对历史的了解,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

后世对古代朝代轮回有无数的探讨,古代也是如此,朱元璋希望从历史中找出原因。

军队对百姓负担大,他改进了卫所制度。

让卫所自给自足,也让百姓不再承受供养军队的痛苦,这是他的本意。

官员们德性不可靠,是王朝覆灭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对官员们非常的严厉。

在王朝末期,制度败坏如同虚设,同样是主要原因,所以朱元璋非常看重制度。

他要求官员们严格落实制度,如果敢违反制度的,会给予严厉的惩罚。

宦官也是不好的。

所以朱元璋禁止太监干政,甚至制作成了贴牌,悬挂在宫门上。

在十九年前。

朱元璋在奏疏中出了错误,被名太监指了出来,这名太监后来被送出宫,遣送回原籍。

理由是这名太监干政了。

包括总结的,历史朝代中,宗室薄弱的朝代,多是短命王朝,宗室稳定的朝代,多是长久朝代。

所以他分封诸王,没有人能改变他的主意。

他太成功了。

他更信任自己的能力。

老太监没有干政,但显得好像很聪明的样子,太监不要那么聪明,聪明的人不愿意安分。

很多时候,朱元璋喜欢自言自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出方法。

当解决不了的时候,他才会去询问那些才干之士。

但是他对士的印象太坏了。

他童年的痛苦,被他归咎到了官员们德行问题,所以对有才干的人提出的建议,始终怀疑他们的立场。

是否出自一片公心,还是为了自己牟利。

但是毋庸置疑。

这位老人虽然有些欲望,希望王朝稳定,家族长存,但对百姓绝对是抱着盼望百姓安宁富庶的愿望的。

在他的认知里。

只要百姓生活安宁,物资富庶,那么国家自然兴旺长存,他老朱家的基业也就稳固了。

“为什么北平的蜂窝煤就能卖的便宜呢。”朱元璋思考着。

想啊想啊。

朱元璋想明白了。

北平有中华重工,从原料上控制价格,一开始就把煤炭和蜂窝煤的价格定的很低。

应天府是商人主导。

他们追求利益,而且没有体系化的管理,无法疏导产业链,自然价格昂贵。

“应该是这样的,技术报上好像是这么宣传的。”朱元璋露出笑容。

看来自己还没有老啊。

小老头感到了得意。

能源的价格,对工业化产能有直接关系。

能源价格越低,工业化产能越高,反之,能源价格越高,工业化产能越低。

煤炭时期,国家有丰富的资源。

后来急速进入汽油时代,国家是缺少两种资源的,对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发展非常的不利。

所以后世对电能的发展,属于世界最关注的阶梯队伍中,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如果真正进入了电能时代,那么相当于补上了短板。

石油和燃气,不再成为国家的七寸,也让别人失去了在最危机关头,捏住国家命门的凭仗。

李道信来了,带来了北平的密疏。

本来没有到时间,不过因为来自北平密疏中的内容,说北平出现了划时代的产物。

划时代三个字,经常出现在技术报上。看过技术报的李道信,也知道这个词的意味和重大。

每当技术报出现这三个字的时候,必然有新的变化。

朱元璋让李道信进来,让人念着。

听到朱高炽的五句话,朱元璋不知不觉间,脸上露出了笑容,可能连他自己都没发现。

“这个孩子说话越来越喜欢打官腔,跟他老子也不像,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