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地主的迷茫(1 / 3)

陶杰委屈的说:“按照技术报上学到的话来讲,应天府那边的配套产业跟不上,原本生产成本就高于北平,后来中华重工在市场投放了大量二手蒸汽机,我那厂子就办不下去了。”

张薄点点头,明白了陶杰失败的所在。

此人不是败在商业,而是败在环境。

北境的商业环境已经超过了大明,所以在北平之外,是无法打败北平的。

陶杰一直在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

通过熟读技术报,陶杰有些初步的认知,但总觉得不够清晰,所以他诚心请教张薄。

“按道理来讲,江淮地区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生产力不弱于北平,为何我会失败这么彻底呢?”

三人的交流,吸引了其余的人们,不少人纷纷围了过来。

张薄露出笑容。

他当众说道:“江淮地区在传统的生产力上达到这个高度,已经很了不起了。”

中华重工流出外部的人才,张薄对中华重工有高度的认知。

商人们希望通过张薄,同样加深自己的信息。

说完了套话,张薄才认真说道:“在新的报纸上发表出来的信息,北平从人均用铁一斤九两,增长到三十九斤,增加了整整二十倍。”

“二十倍是什么概念?”

张薄的声音越说越激动,充满了激情,让人们听得更加投入。

仿佛舞台的主角。

张薄手舞足蹈,夸张的肢体语言,看上去更为的有力。

“换句话说,以点带面,北平的社会财富增加了二十倍!”

“这是什么扩张速度?”

“哪怕是江淮地区最富裕的盐商,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增长水平,走私盐都没有这么高的回报率。”

人们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他们这帮人在北平发展中,或者说北平的发展,增加了无数的有钱人。

小商人变成大商人,大商人变成掌握了资本的势力。

例如张德辉。

煤炭行业协会的重要成员,煤炭行业大亨。

这已经很夸张了。

但现在张薄在开平搞出的新模式,相当于加了杠杆,更是不得了,别人还在奔跑,他已经坐飞机了。

所以张薄成为了北平最红的人。

“北平的先发优势,和北平目前的商业体量,犹如徽商。”

张薄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

“徽商的环境超过其他群体,所以徽商在大明全国各地经商,有了无徽不成商的说法。”

“这是商业必然的趋势,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徽商往外流动,传遍全国,北平也是如此,以后只有北平往外输出,而没有往北平输出的事情发生,因为北平工业生产力的发达!”

如果朱高炽在这里,他会理解成也是后世美国高喊自由贸易的原因。

以美国当年的工业生产能力,所谓的公平竞争,对生产力弱的国家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真要是追求公平,当中国工业生产能力超过美国,美国就不会又搞起贸易壁垒了。

当年英国占据全球主要市场,而美国工业生产力超过英国,美国天天喊着英国阻碍世界自由贸易。

屠龙少年打败了恶龙,最终成为了恶龙。

都说中国喜欢说套话。

其实美国一样的。

只不过他喜欢用自由这些字眼,和中国传统字眼不一样而已,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没啥区别。

当然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先民早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但真把别人当救世主,指望别人来为自己的幸福奋斗,这种人才真叫痴人说梦,开门引入虎狼,害人害己。

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无论古今中外,世界文明的进步,从来都是人民自己奋斗来的,指望坐享其成,福从天降,这种人没救的。

就像明朝。

对于皇权的反抗从来没有断过,明朝的皇权一步步受到挑战,正是明朝比清朝开明的表现。

在清朝稳定时期挑战皇权试试,试试就逝世。

明朝不同了。

朝堂上敢骂,回到老家还在骂,骂的不过瘾那就写成书,流传于后世。

明中期,平民拿着棍子,竟然直接走进了东宫里头,如此没有防备,放在清朝敢想?

“北平现在犹如铁道上的火车,越早加入这趟火车的人,走的会更远。”

“而没有乘上这趟火车的人,会被甩开的见不到影子,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张薄极力的夸赞北平,希望更多的人投资北平,从中他能分到更多的蛋糕。

这一次的宴会很成功。

张薄良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