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控制北平军权(1 / 3)

朱高炽让人去天津接郭彩莲。

郭彩莲已经从辽东回到了北平,虽然知道妻子身边不缺人,但是朱高炽仍然派了人去。

一则表示夫妻情深,二则拉拢郭家。

这天,朱高炽收到了来自陕西李伯升的书信,其中讲了朱棣和宋晟的事情。

提议两家定亲。

宋晟的四子,和燕王三女年龄相仿,可以先定婚约。

“看来有些事啊,是必然发生的。”

“什么?”

张全没有听清楚,下意识的问道。

朱高炽默默的放下书信。

见到小王爷的样子,张全闭上了嘴,猜到小王爷刚才是自言自语。

这件事对自己有利。

朱高炽下了决定,要促成此事。

宋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数十年,后来一直镇守甘州,成为陕西行都司的实权大佬。

并且此人战无不胜,让河西走廊保持了多年的太平。

在历史上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宋晟才奉命随朱棣出征大漠。

其实早在洪武二十九年,两人本有机会相遇的。

不过当时的朱棣很“单纯”,虽然奉旨巡边,但不愿多事,两个月消灭了敌人,也就没有离开北平。

可能是缘分,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下的旨意,给了两人相遇的机会,留下了一段机缘。

当朱棣造反的时候,宋晟长子早夭,二子随朝廷大军征缴朱棣,力战而亡。

不过宋晟老将没有出山。

朝廷也不信他,担心洪武三十一年两人的交情,别最后投靠了朱棣,那才叫引狼入室。

因为太多将领投靠朱棣了。

朱棣也怕此人亲自带兵来打自己。

双方都有顾虑的情况下,宋晟在甘州按兵不动,朱允炆甚至下旨,以宋晟“威信久著凉州”,命他以总兵官再镇甘肃。

总之。

朱棣造反成功登基后,把自己的三女嫁给了宋晟的四子,可见宋家的重要性。

永乐元年,宋晟得知帖木儿及其盟军计划入侵大明,受朱棣旨意加强甘州的防卫。

结果最后没等来帖木儿大军,倒是宋晟先把西边的平章把都帖木儿、伦都儿灰等逼降了,扫清了北元残余势力,收复了大片领地。

可见宋晟老将的威望和能力。

如果能拉拢甘州宋家投靠王府,别说陕西行都司的数万兵,就连陕西都司的卫所都有可能投向朱棣。

越想越心动,朱高炽重新拿起笔,写了一封书信,让人立刻送去李伯升。

葛诚和金忠得知后,葛诚觉得小王爷有些想当然了,提醒说:“恐怕有不少人反对。”

金忠却不这么认为。

“如果老秦王还活着,这件事提都不用提,可老秦王已经不在了,陕西地方上的阻碍不大。”

“至于朝廷那边,以燕王如今在圣人心中的分量,嫁女之事,圣人应该不会反对。”

葛诚摇了摇头,“此事关乎重大,宋将军性格持重,多半不会蹚入其中。”

这倒是。

主要还是看当事人。

听到两位长史府长史的分析,朱高炽倒是觉得希望很大。

因为历史上的表现,朱高炽认为宋晟对朱棣还是有好印象的。

无论是朱棣造反的时候,还是朱棣登基皇位后,此人表现的都还不错。

首先没有对不起朝廷,他的二子为朝廷战死了,至于自己不亲自率兵为朝廷平叛,是因为朝廷下旨让他继续镇守甘州,朝廷不信任他。

其次朱棣登基后,宋晟没有趁势做大,而是谨守朝廷制度,没有任何逾越的地步。

最后,此人为大明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人的城府绝对不可小觑,不能单纯的当做武夫对待,甚至许多事此人看得通透。

但正因为看得通透,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对得起朝廷,更对得起天下,毕竟是老朱家的内战,宋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失分。

“关键还是看宋将军本人,如果他不拒绝,这件事就板上钉钉,所以还是要说服他。”

葛诚忍不住看了眼朱高炽。

辽东郭家,加上陕西行都司宋家,以北平、大宁、开平三地现下的形势。

还有天津水师,金州水师,金州卫新军,石匣营新军。

小王爷的野心显露无余。

葛诚很担心。

小王爷因为王爷的看顾,这些年顺风顺水,有些小觑天下人了,步子迈的越来越大。

如此下去是否是好事呢。

见说服不了小王爷,葛诚与金忠离去时,在王宫的石台上逗留。

“小王爷天资过人,连我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