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朱棣的愤怒(2 / 3)

只有两个人报名,那也是两万了。

而三营只需要九千兵,仍然可以挑选合格的精兵。

大宁很大。

北平也很大。

宁王宫发生的事情,在北平有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少部分人才清楚。

地方上的百姓们在田地里一如既往的劳作,不同的是各色新式农具使用在农田中。

原来的农具建造材料换成钢铁。

经过退火、酸洗等工艺的新材料钢铁的三孔犁头,重量和原来的犁头相仿。

在保持犁地深度的同时,却又增加了犁地面积,且没有让耕牛耗费更多的力气,极高的增加了土地生产效率。

随着铁道马车的淘汰,以及开平,大宁军户经济合作的发展,两地为北平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牲畜。

百姓人均耕地面积增加,收入也增加,提高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可以购买牲畜和机器。

三孔的新犁头,耕牛。

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寻常农户家中的常用工具。

得胜淀。

颜钝最初开垦百万亩新田的地区。

这里的百姓分田在二十亩以上,如果按照原来田亩的划分情况,这里家家都是“富户”。

也是北平当下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合计四万户的农户,满足了近百万人的口粮。

供销社的化肥,成为了畅销物资。

“今年的化肥价格保持不变。”

如此利好的消息,让百姓们笑的合不拢嘴,他们的收入高了,而化肥的价格却没有上涨。

如果有心人观察北平,可以发现北平有不少物资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涨价。

焦炭、生铁、化肥、玻璃、水泥、木材、蜂窝煤……

这些涉及能源和民生物资的产业,控制在中华重工手中的,基本上都没有涨价。

相反。

麻,布匹,丝绸,茶叶,家具,桌椅,瓷器,油伞,香料,茶器……

这些民间商品的价格,这些年有各个不等的涨幅。

还有些商品竟然价格下跌。

各色的农具,包括新的农具,价格都越来越低,还有就是草纸,白纸,宣纸等纸张。

这些商品的价格竟然下降了。

特别是纸张。

廉价到有的人当做草纸都不心疼。

还有就是牲畜和肉类的价格下跌了,蔬菜也有部分下降,粮价保持了稳定。

……

宗人府。

朱棣在书桌上写字。

在房间里,已经有了许多的大字,都是朱棣亲自写出来的,几名太监在旁边伺候。

房子里很安静。

朱棣心平气和,仿佛一切如常。

“撕拉。”

朱棣突然疯了。

桌面上未写完的字,被他抓起来撕成了碎片,洒落在地面上。

“燕王息怒。”

几名太监惶恐的说道。

燕王不理会他们,径直的离开。

几年前。

他们五兄弟还在这里喝酒。

大哥和二哥还在。

五弟最老实。

三哥和自己拼酒,才几年的时间,一切物是人非。

“燕王要去哪里?”宗人府大门,门口侍卫们上前阻拦,寻常的问道

“孤去哪里,还要向你们禀告不成?你们把孤关起来罢了。”

“吾等不敢。”

燕王烦闷的离开。

不久。

宗人府赶来了几名侍卫跟在燕王身后。

他们即不阻止燕王的行动,但也紧紧的跟着燕王,朱棣去哪里,他们就跟去哪里。

朱棣不停的走着,不坐轿子也不骑马。

应天府人来人往。

天子脚下。

人们并没有大惊小怪,只以为是哪家的贵人。

在某处街坊朱棣停下脚步。

是一间很寻常的院落,朱棣提起脚踢开。

“是谁!”

从院子里冲出来几名壮汉,怒眉瞪眼,看清了朱棣。

虽然不知道朱棣是谁,但朱棣身后跟着的几名侍卫,让他们知道此人大有来头。

“请问阁下何人,为何私闯民宅?”

“不得无礼,这是燕王殿下。”

几名汉子闻言,连忙单膝跪下行了军礼。

朱棣看也不看。

他早就通过这几人的行为动作,猜到了来自军队,绕过跪下的几人直接往里闯进去。

几人连忙起身跟上,加上从宗人府来的侍卫,倒也动静不小。

“姚广孝,死哪里去了?”

朱棣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