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朱元璋的大骂(1 / 3)

“七大罪?”

应天府发生的事情,北平很快就知道了。

不光是应天府。

可以说对于全大明发生的事情,北平都知道的很详实。

姚广孝带着朱高燧,接管了北平情报方面的业务,形成了原来王府传统机密事宜和探查司的合力。

在五月初五的那天,各方获得了政治权,达成了思想统一,促进了北平的各方面的实力。

消息的灵通就是其中一事。

听到应天府官员在早朝上当众对自己的弹劾,朱高炽忍不住笑了。

想不到自己也有被弹劾七大罪的一天。

听到七大罪就联想到了七大恨。

清朝的文字狱可不只是针对汉文化,连老奴自己都被针对。

老奴自己喊出的七大恨,原文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后世流传的七大恨,是清朝修纂美化后的,因为清朝统治者改的版本太多,后世关于七大恨的记载也就有了很多版本。

总之。

核心思想就是老奴造反是被逼无奈的,是明廷欺负他,女真部落欺负他,蒙古部落欺负他,他们都在抢夺建州女真的财物。

“看来朝廷很快就要出兵。”陈亨判断道。

“等了许久,早该来了。”

朱高炽笑道。

从始至终的军略,就是依托北平铁道的优势,在铁道之外消灭敌人,不计较城池得失。

无论是朱棣造反,还是未来后金造反。

胜利的条件永远是相似的。

放弃城池的得失,注重打击敌方的野战部队。只要消灭了敌方的野战部队,那么胜利也就不远了。

“只是可惜暴露了水师。”朱高炽仍然觉得惋惜。

金州的力量,就是他用来闪击应天府的。

借助铁道只能闪击山西,但是自己打造的海军,可以闪击应天府啊。

打造的强大海军,配合金州军,以及辽东归顺的军队,整编出来的新军,趁着朝廷大军千里出征北平的时候,直接渡海去偷了老家。

这就是朱高炽的战略。

把工业化的优势挖掘到极限,而不是传统的作战方式。

房宽安慰道:“没办法,计划不如变化快,战场上经常发生的事情,只有适应变化才能赢得胜利。”

“其实也是我这些年顺风顺水习惯了,觉得天下的事都会顺着我的心意去变化。”

“郭家虽然有女为世子妃,但也有女是辽王妃,更有皇爷爷的威望,没有支持我才是人之常情。”

朱高炽惋惜道:“等辽东的事情传开,以皇爷爷的才智,必然会有所防备,再想重现广宁之事恐怕就难了。”

房宽沉吟片刻,然后说道:“辽东失去了粮草,几十万军民没有积累,夏收还有几个月,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能拿下辽东,吸收辽东之兵,整合全北平的军力,再坐稳山西,战略上仍然不至于落入下方。”

朱高炽点点头,“就看辽东还能坚持多久了。”

辽东。

广宁毁于一旦。

辽王望着被烧毁的粮仓,两眼失神,手脚颤抖,在他的身边,郭铭同样恐慌。

作为长史府的主官,郭铭深知广宁物资的重要。

现在的辽东可不是一百多年后的辽东。

嘉靖十六年,辽东诸卫光在册的额田,高达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余亩,更有不在册的隐田不知其数。

当下的辽东,早就不再是春秋战国时期先人们记载的产粮之地,洪武一朝多年来的恢复,移来的军民才二十几万而已,也是辽王宫至今未修葺的原因。

总之,辽东一地无法自给自足,需要内地供应,广宁就是内地通过海运运输粮食的终点。

由广宁供应辽西走廊,北镇,以及正在开拓的复州,盖州,乃至靠近奴儿干的三万卫等。

“这可如何是好?”辽王看向郭铭,自己王妃的亲兄弟,长史府的典宝,掌管藩王大印。

郭铭低下了头。

他现在深知没有办法可以应对,当初就不该听父亲的,倒是害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当燕世子知道郭家背叛了他,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女儿呢。

打入冷宫都算是好的吧,但愿能留一条性命。

郭铭叹了口气,只觉得很没意思,万分心疼自己的女儿,可父命难为啊。

辽王见到郭铭的神情,多少有些了然,转过头望着残垣断壁的广宁,辽王只觉得心惊。

那大侄儿的能力,终归因为他的年轻被小瞧了。

大宁,山西太原。

这侄儿可是个狠人呀,仿佛就没有能对他造成威胁的。

大宁可是能召集十万大军的。

太原更是山西精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