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仗势欺人的高阳郡王(1 / 3)

合记申请的专利,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所以工程部旗下的砖窑厂,绕开了合记的专利,申请了自己的专利。

两者的专利理论上没有不同,都是围绕蒸汽机展开的新的生产机器。

但是两者的官司,引发了民间资本申请专利的热情,谁也不想自己的生产技术被别人控制。

面对这种情况,朱高炽知道小九应付不来。

“技术司以后不负责专利业务,北平成立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归入长史府。”

小九松了口气。

“我们内部的专利倒是好说,有一套的奖赏和升级制度,技术人员都很满意。”

“可是外部的专利,属实不知道怎么去应对。”

“特别是有些专利,通过了吧,又怕他们不允许别家使用,不通过吧,又说不过去。”

小九的担忧,也是很多人的担忧。

周世丰从河南回来,正好小九来说起此事,也忍不住说道:“专利法应该改一改,任何企业不得垄断技术。”

朱高炽点点头。

周世丰的说法是对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专利法有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研发热情,但如果不加以管理,则会造成行业发展的阻碍。”

“中华重工的技术对外公开,民间的资本专利,也要对外公开,但是更要保障他们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咳咳。”

周世丰突然咳嗽了两声。

“周掌柜,你没事吧。”朱高炽诧异的看向周世丰。

“在河南病了几日,抓了几副药,虽然好了些,但是身子一直不够爽利。”

周世丰抱歉的看着朱高炽。

朱高炽看着瘦了三分的周世丰,心中为这位埋头苦干的大掌柜感到敬佩。

什么叫万厂万矿计划。

就是把北平的发展经历,直接照搬各省,以行政手段凭空造出巨大的市场。

大明南北铁道,十一行省一地区的网络铁道。

各省新城区的建造。

……

这就是制造出来的手段。

市场的确是可以被造出来的。

例如棚户整理计划。

资本加上地方调控手段,生生的让房价,连县城地区都猛然拔高了一大截。

各地的基建建设等等。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朱高炽采取优势的一面,才有北平只用了六年时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并不是奇迹。

后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让整个中国变了样。

二十年前南下打工,大包小包的挤火车,二十年后坐高铁坐飞机去打工。

在两千年的时候,朱高炽还记得自己上学的岁月,每个班都有不少的孩子交不起学杂费。

在讲台上的自卑,被赶回家里要学杂费的狼狈。

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到了国家不得不出手对付教培行业的地步,这个变化有多大?

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的差距。

六年的时间,北平有今日的规模,比起这二十年发展的速度,也就显得不算什么了。

但是北平六年的翻天覆地,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无数的中华重工人在奋斗。

而作为大掌柜的周世丰,更是从来没有歇息过。

他们才是真正的实干家。

“周掌柜,工作虽然重要,但是身体更重要啊,中华重工以人为本的理念,你身为大掌柜,更要做出代表不是么。”

朱高炽劝慰道。

有些话平时不好说,说出来容易让人误会,现在倒是好机会,朱高炽的确希望周世丰能休息一段时间。

大明的环境,远比后世的要宽松。

不用在两极夹缝中求生存。

从不承认西方所有不平等条约,拒绝北极某方面的要求,而以中国的历史底蕴,注定要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

所以中国要拼命追赶。

但是大明不用。

明初有宽松的容错环境,所以朱高炽的福利体系,在社会资源分配的过程下,并不算大问题,反而成为内需的动力。

“小王爷说的是。”周世丰笑道,明显没有把朱高炽的话听进去。

不是他不愿意歇息,而是身处这个位置,每件事都离不开他的批复和关注。

寒暄了两句,周世丰说起他的正题。

“工厂,铁道,矿场,山西的阻力要少一些,但是河南与山东的阻力却很强大。”

“主要是山东,虽然郡王在山东坐镇,可总有层出不断的问题发生,如果不扭转这个形势,恐怕会耽误明年的目标啊。”

后世德国在山东修建铁道用了六年,真正的工期才不到两年,其余的时间因为当地的反对而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