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天上下来的天人(1 / 2)

孔明灯的升空。

两个人活了下来。

“我……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坐孔明灯了。”工人吓得语无伦次,双腿发颤。

太多的未知,学者和工人两人在天空上遇到了什么,地面上的人们无从所知。

但是从两个人的神色,就能看出二人的恐慌。

哪怕学者努力保持镇定,人们仍然可以发现学者也在微微颤抖,双手紧紧的握拳。

“安全了就好,安全了就好。”

商人双手合十。

只要完成了军工联合办的要求,一千元的粮票,对方是不会管他们怎么销的。

如今还剩下几百元,等于都是赚的,还有未来军工联合办的扶持,商人已经开始幻想起未来。

“看到了神仙吗?”

“有没有看到观音菩萨。”

“天上有没有天宫。”

……

百姓们兴奋的问道,慢慢的,工人得意起来,向百姓们讲他看到的一切。

“我摸到了云。”

“什么?”人们一脸的震惊。

“你们不知道那种滋味啊。”工人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感觉,但是他内心坚定的认为是不同的。

学者努力地记着笔记,把自己在空中遇到的事和物,一一仔细的记录下来。

很快。

北平各大报纸刊登了他们伟大的壮举,通过报纸的宣传,商人和学者的名头响彻北平。

一夜之间。

人们都在谈论此事。

无数的学者登门拜访王纯,与王纯探讨学术上的研究,很多人获得了他们想要的资料。

对于天空,人们有了更多的认知。

“请问王先生,您从天上看地面,大地是圆的吗?”

马蓬瀛热切的看向王纯。

马蓬瀛通过了技术司的评定,并且技术司认为马蓬瀛是当下大明对天文最有认知的学者,给予了极高的评级。

对于其他行业有才能的人,古人并不会鄙视,至少唐宋明社会的主流观并不如此。

否则也不会有宋朝给予汉朝的发明家追封爵位。

明朝同样重视。

提起古代的发明,人们常常把清朝读书人挂在嘴边,和写在书中的奇技淫巧,代替整个古中国漫长历史的印象。

四大发明之三唐宋这一阶段的结晶。

四大发明的观点虽然是后来提出的,但要明白这是后来人的总结,并不是这些发明在当时就不存在。

隋唐时期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保障,商业手工业地位的抬升为科技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基础。

宋朝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出色的科技发明的奖励制度。

还没有专利法的年代,工匠们有了另外的渠道,推动研制技术与工具的动力。

那些科技领域有突出才能的人,通常还会被列入奇才异行名录,可以直接选拔进政府机构。

冯继升改良了火药法,朝廷赐衣物束帛。

明朝也是如此。

马蓬瀛在历史上,不但得到朱元璋的看重,也在永乐朝得到重用,并且因为马蓬瀛卓出的贡献,封了马蓬瀛的儿子为终生训导。

包括未来的万历时期,刚接触到西方的学问时,有大量的官员主动学习,对于新事物的发展充满了热情。

并没有哪个官员称之为奇技淫巧。

但是后世人们最有印象的莫过于清朝,因为清朝最接近,只不过亡了百年而已

那些不了解历史的人,把对清朝的印象,涵盖到整个中华文明,是错误的认知。

只有清朝是禁止科技的。

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统治者禁止国内与外界的交流,同时也禁止了火器。

人们以奴才为荣,早就断了腰杆,社会充满了小人之风,买官卖官更是常态。

禁止民间习天文,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

禁止民间习天文,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

“百工技艺亦且日事淫巧,以罔重利,皆伤化糜财,渐不可长,宜重惩以法。”

这是康熙昭告天下的,出自于《清世宗实录》,包括“此也先王之制百工也,奇技淫巧必严其禁。”

清朝真正的奇技淫巧思想的由来。

这些政策数不胜数。

像天工开物这样的书,还能有机会从日本重见天日,后人才能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但是那些彻底消失的书不知道有多少呢,连名字都消失的书,恐怕不知凡几。

所以那些说中国古代对工匠是鄙视的,人们把发明认为是奇技淫巧,只能代表清朝。

在清朝。

像马蓬瀛这样研究天文的,更不用说还是个女子,下场绝对是抄家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