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皇太孙殿下(1 / 3)

“阿嚏……”

东角门的暖阁。

朱元璋仰起头,突然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声音如雷。

正等着平身的朱高炽被吓了一跳。

不是啊。

老朱不是要死了么。

这是要死的样子?

朱高炽不敢抬头,心里满是疑惑,光这声大喷嚏,朱高炽觉得朱元璋还有得活。

朱棣无语的看着父亲。

朱元璋没有发出声的大笑,暖阁的太监们都看见了燕世子被圣人一个喷嚏吓抖了的样子。

“起来吧。”

朱元璋淡淡的说道。

朱高炽起身,然后才看到朱元璋的模样。

虽然不至于说庄严,但也不是马脸。

关于朱元璋的异相图。

其实从嘉靖时期开始,民间大为的流传起来,包括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等等的野史,也在大量的诞生。

可见民间的社会风气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的高度。

明中期社会风气的发展,为万历时期,各种新思想和代表小市民阶层诞生的书籍提供了土壤。

任何事物的发展,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

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也绝对不是明末突然就发生的,而是随着发展而逐渐变化的。

而清朝一直要到清末,被英国狠狠的敲了一棍子,然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才算是松动了清朝在南方的禁锢。

可惜。

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

无论是社会风气,还是人们的思想等,经过数百年的扭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辫子精神深入人心,百年都难以根除。

在明朝的时候,人们就敢骂皇帝,不光嘴上骂,还要写书骂,连皇帝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大臣。

从西方文明叙事的角度来看,可以褒奖为中华文明充满了抗争精神。

“咳咳。”

朱棣见儿子一直盯着朱元璋看,忍不住咳嗽两声。

朱元璋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怀疑自己脸上有东西?

朱高炽又确认了一件事。

朱棣喜欢摸下巴的习惯,原来是遗传朱元璋。

“你在北平的动静,又是兴兵,又是当众说自己不遵守规矩,因为你是打下的天下。”

“如此的豪气干云,怎么咱一点也看不出来啊。”

朱元璋露出探究的眼神。

种种事迹堆积出来的形象,朱元璋一直以为眼前的孙子,成长为了何等豪杰。

朱元璋一生见得最多的就是豪杰。

“嘿嘿。”朱高炽傻笑:“在皇爷爷面前,孙儿万不敢造次。”

巴结的模样,连朱棣都看不下去了。

朱元璋忍不住摇头。

的确充满了市井之气,如果不是现实发生的事,朱元璋都要怀疑眼前的孙子是不是被掉包了。

比起做出的事业,眼前孙子的气势太不相符了。

在朱元璋想来。

能有如此手腕和气度的人,做出这么宏大的事业,必定是惊世之人,气度非凡。

朱高炽当然明白朱元璋在想什么。

中国模式可不是他朱高炽发明出来的。

是真正的先烈们摸索出来的。

朱高炽自己何德何能敢与他们相比,先烈们的气度,那肯定坚定至极的人物。

自己不过是对于民族充满热爱的普通小百姓。

所做的事也不过是站在先烈们的肩膀上,抄着他们的作业而已。

先烈们从来不畏惧任何困难。

朱高炽有自知之明。

欺软怕硬。

他就是这样的人,也准备一直这么做下去。

谁软就欺负谁。

谁硬气就拉拢谁加入。

那些软弱者要么继续软下去,要么硬气起来,否则就乖乖的被他统治即可。

朱高炽要和硬气者一起打造一个盛世大明。

也只有硬气者们。

他们才能保证完美的制度真正的落实下去,敢于对社会的阴暗面做斗争。

那么完美的制度就不会被掏空,最后流于形式,成为空洞的口号而已。

硬气者才是民族的未来。

历朝历代都有许多良好的制度,最后却没有用。

为什么。

因为要靠人来执行啊。

就像英国从法国引进的专利法,从最开始的没人在乎,权贵们照旧抢夺工匠的发明。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工匠主动保护自己的权益,开始与权贵们斗争。

工匠们发起的官司越来越多,早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