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大学生的城府(1 / 3)

北平大图书馆。

大门口是石砖的街道,远处,地面铺设的铁轨,一辆蒸汽机公车到站,从公车上走下来一个少年。

人们的视线立刻吸引了过去,只见那名少年穿着特异的黑色长衫,胸口还悬挂燕子圆标图案。

与众不同的打扮,正是北平大学的

人们眼里露出尊敬,羡慕。

少年很沉稳,没有少年本该有的张扬,没有在意人们的视线,平静的迈上台阶,走进图书馆的玻璃大门。

图书馆大楼,材料使用钢筋水泥结构,地板是打磨光滑的水泥地面,最大程度的减低火灾的风险,这里禁止明火,除了灯罩里的煤油灯。

图书馆藏书四万一千零七十九部,四十四万九千一百一十七卷。

其中西汉以前的书籍,一千零三十三部,一万三千零二十九卷。

东汉时期的书籍,一千一百部,两千九百卷。

从中午一直看到傍晚。

少年乘坐公车回到了新城区。

“看气度并不是穷人家的孩子呀。”工作人员意外的想到,不过很快丢之脑后。

中年人果然已经发现,脸色有些不快。

为了前程,中年人愿意离开北平。

明明相差不了几岁,可少年就像个大人,而少女还像个小女孩。

过了一个时辰,北平大图书馆闭馆。

夜晚没有让北平城寂静下来,反而随着五彩的灯光,点缀的北平城更为耀眼。

北平的街道,两旁的商铺门口已经点燃了各色的灯笼,照亮了路面,还有主道上部分地段的煤油路灯。

“老大回来了。”

一家子人并没有在意那名妇孺。

其中的景德镇陶瓷书画缸里,有卷起来的画卷,是父亲最心爱的收藏。

中年人没有细说。

竟然比北平大图书馆的书卷还要多。

吃完了。

高丽女佣干活没有问题,唯独交谈不便,但是经过她们公司简单的培训,最寻常的日常用语没有问题。

“爹还没有回来吗?”

中年人终于不在板着脸,长子成为了北平

“哥,你今天去哪里了。”

十二世纪初传入西班牙,十三世纪传入意大利,十四世纪传入法国、德国。

“肯定是爹。”少女蹦蹦跳跳的去开门,不久,少女跟着一名提着黄皮公文包,穿着深色工字装的中年人返回来。

有人举出唐朝皇帝的藏书大约有五千到六千种,合计八点九万卷书,这只是皇室藏书,没有包括世家贵族的藏书。

“父亲。”

少年低头。

一名妇人抱着婴儿,身边还有名少女,看妆扮是北平女子学校的学生。

每个月只需要一元钱,就能招聘到高丽妇孺到家里做佣工,五角钱的工钱,听说会被她们所在的公司扣去至少一半。

“承志,前些年,为父被误关的那几个月,你的表现很好,犹如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等妇孺把餐具都摆上桌后,中年人才开口道:“吃饭吧。”

三国时期的书籍,一千一百二十二部,四千五百六十二卷。

此处的楼房间距更稀疏,多半为三层,前后各有院子,绿荫环绕,盆景美丽。

“如今为父要离开家里许久,希望你能不辜负为父的期望,万不能因为没人管束,就放纵了自己。”

一二楼是不提供煤油台灯的,但是三楼可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是否需要提供煤油灯。

少女委屈的低下头,双眼通红,忍着眼里的泪水。

离开前最不放心的是长子。

他内心充满了自傲,并不会因为父亲的威严就变得收敛。

三楼已经有限制,不是任何人可以上三楼,所以此处的家具比较精美。

竞争湖广行省粮票银行分行的分部行长,他肯定是没有资格的。他的对手有两个,谁最终胜出,谁就提升为分区管事。

被父亲得知勃然大怒。

……

“学校教育你的爱心,是用来给我们大明自己的族人的,而不是滥施舍。”

中年人去了书房,少年也按照惯例跟了过去。

亚历山大用什么去印刷,又去哪里造纸,来藏书四十九万卷呢。

听到长子的感叹,中年人也陷入了沉思。

“妹妹毕竟是女孩子。”少年帮妹妹说话。

“父亲,我们家的变化真大。”

少年来到了三层,根据图录,找到了一些关于算数方面的书籍,根据教谕留下的作业,他们要独立算出,武昌长江铁道大桥的长度面积,土方使用量,桥墩承重力等等。

因此认为赵胜所言不实,北平大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