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北平的细变(1 / 2)

中年人是粮票银行的中层管理干部,工钱不菲,家里请了两名高丽女佣。

一名高丽女佣留在家里做家务,还有一名高丽女佣会送家中小姐去北平女子学校读书,下午再去接小姐放学。

小姐的上下学,家里从车行长期包了一辆马车,负责按时等候接送。

中年人与长子一起来到公车站台,站台上已经等候了一群人。

人们在站台上排队。

早上的公车是最繁忙的时候。

父子俩乘坐的并不是一条路线的公车,长子先离开,中年人随后乘上公车。

“内务事项培训会。”

周通低调的笑了笑,不敢应承下来。

“北平成为了试点,吏员的考核与选拔,除了北平布政司之外,就是朝廷礼部司官负责考试,吏部的司官进行分配,并不是放手地方执行试行。”

讲师介绍着朝廷格局与其中的关系。

北平的吏员府级

同样气氛严肃,严阵以待,对舞弊的抓审程度很重视,最后考核通过的考员们,参加司务司举办的培训。

同样,最先在北平行省试行。

“我看好你。”那人笑道。

“但是随着民间商行的兴起,如何从民间商行收到完整的税赋,恐怕会是两税司的核心日常工作。”

周通听到有人叫他,看到了熟人,连上拱手行礼,对方回礼,趁着培训会没有开始。

刘通起身,大方的说道:“诸君,在下姓刘名通,非常荣幸,能与诸位一起参与此次的培训大会。在下认为,以后收税将会是朝廷的重心,并且成为长期的制度落实下去。”

“你看好他?”

讲台上的讲师也在鼓掌,嘴上露出笑容,倒没有太过惊奇,他见过更多一鸣惊人的人才。

大厅内。

中年人来到了总部举办的培训会,虽然是粮票银行内部的培训会,但也有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参与。

一层层的关系网,逐渐的构架成型中。

“九卿以下官员和地方官,吏部通过部推,主要是吏部内商议和大选、急选等常规办法进行铨选。”

按照后世的说法。

大厦里的工作人员,可以说是北平的中层收入家庭。

但是吏员的工作分配,并不在地方手中,而是在省府布政司手中,杜绝地方滥用关系。

两课司里,需要的课税丁,以及地方巡检司需要的巡检差丁,皆招募退役士兵。

“大选、急选属常规铨选,吏部照章办事,皇帝一般不加以干涉。”

都是拣拔起来的人才,自觉性是毋庸置疑的,不用外力督促,他们就会主动的吸收知识。

周通名气大啊,当年因为他主动揭发银行内部贪污一事,不但没有受到打压,反而因祸得福,给他了升职的契机。

有的人认识刘通,更多的人不认识。

今年。

既提升了人们的知识储备量,与专业的才能,又是无形的关系网推动,提升了粮票银行总部的影响力。

回答完后,刘通并没有坐下去,而是继续长篇大论。

讲师提问。

来人认可的说道。

比起那些人,此人虽然讲的通透,可也不算十分出彩。

“以皇太孙的英明,绝对不会看不到这点,把宣课司和通课司联系起来,并且升格为六部平级,就已经证明。”

“还在推选中。”

人们穿着短袖工装,脚上穿着皮鞋,戴着工字帽,有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熨烫的整齐。

朝外的墙壁,上面的玻璃窗后的帘子全部拉开,日光从玻璃窗透进厅内。

宽广的大厅,并没有沉暗,反而照耀的明亮,每个人坐在座位上,全部记着笔记,可见人们都在用心听课。

“对高级官员之选任,唐代五品以上由宰相提名,皇帝任命,称“制授”;宋代高级官员由中书门下政事堂“堂除”。”

那人一脸的感叹,说道:“人啊。”

“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组织,以及中华重工上下游产业链的税收,并不是问题。”

与朝廷官员一样,通过考满、考察制度进行升迁,不同的是,官员需要异地做官,而吏员可以使用本地人。

那人点点头。

“我朝吏部用人权之广泛,可谓空前绝后。”

“因为这些机构和单位,他们的盈利本来就是用来发展社会,提高工人福利和工作环境,以及上交大明,为大明的发展做贡献。”

经常参加的培训会,以及他们所处的位置,使得他们的素质,已经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培训者们或多或少清楚,但不如台上讲师说的透彻,人们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那人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