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让大臣们不适应的朱元璋(1 / 3)

朱元璋的疑问,让朱高炽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要发展精神文明。

难道达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之一,就是让社会充满各色各样的活动吗?

朱高炽想到了米国。

数以百万计的人放弃了选票,同时选票又被数百万的美元收买;选举被许多人鄙视,又被少数人收买。

犹如英国的贪腐,充斥着整个社会,想尽了办法也无法杜绝,海外殖民地更是禁止不了,钱买官成为规则。

如何让不同身份,各个阶层的人们,形成共同的身份呢?

朱高炽看过一篇国外学者的文章,认为非常有道理。

教会大厅与拓荒车队、学校操场和公共马车、露营地和室外宴会、棒球场和热狗摊……

正是这些丰富而又不断激增的公共空间,推动了人民的意识。

社会越枯燥和麻木。

幸亏祖父是朱元璋。

“人们有了工钱,不拿出来消费,商人们又如何卖出去商品呢,商人们卖不出去商品,他们就没有钱给人们发工钱。”

朱高炽简短的几句话,让朱元璋呆住了。

所以不要小看了聚会、宴会、郊游、体育活动、赛事、学校操场、广场、园、交友……

清朝就是清朝。

不过众人没想到圣人也在,连忙向朱元璋行礼,朱元璋摆了摆手,并没有主动询问。

李道信恭敬的讲述,这些日子圣人去了哪里,愉快还是不愉快。

他觉得不对。

保持这个平衡。

兵部尚书金忠、户部尚书郁新,和内阁解缙等人一同来到了文华殿。

农业社会理念与工业社会理念的碰撞。

爷爷很朴素。

文明从来不是某个方面,而是相辅相成,交织紧密,包含方方面面的。

帖木儿帝国正压着奥斯曼帝国打,目前的奥斯曼帝国处于下风,并且四分五裂的状态。

朱元璋也发现了大臣们之间古怪的气氛,心里明镜似的,有些尴尬,板起脸咳嗽了两声。

朱元璋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忧虑。

所以朱高炽知道如何与老人打交道,抢先笑着说道:“以前人们集中在土地,靠着作坊与手工来制作商品。”

朱高炽没有如此回答朱元璋,因为他明白,朱元璋担心的本质,其实是铺张浪费。

“开疆扩土啊。”

因为这是人性决定的。

朱高炽不愿去赌,自己未来能不能活过二十五年。

帖木儿死后,帖木儿帝国陷入了短期的内讧,给了奥斯曼重新站了起来的机会。

人口

社会活动越繁荣的社会,人们更加的自信和宽容,并且具备主动性和抗奋性。

可金帐汗国的土地贫瘠,现阶段不在朱高炽的规划之内,先易后难,先好后差。

如此内耗的手腕,竟然都能成为吹捧的对象。

原主才活了四十八岁。

果然。

“那么农民和工人他们购买的商品越多,商人就能请更多的工人,更多的农民变为工人,又促进了人均田亩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最后又提高了消费能力。”

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无疑是大明,哪怕没有他发展的工业。

朱高炽有些担忧。

大殿内的气氛变得古怪起来。

五十年代的人与九十年代的人的思想火。

不要打破它。

小时候。

还给了奥斯曼帝国回血的好时机。

朱元璋本就喜欢说教,加上他的苛刻,明初的官员,的确过得比旁的大一统朝代的官员要“可怜”。

如今听到另外一套理论,朱元璋开始沉思,随着朱高炽的思路去思考。

听到威严的咳嗽声,大臣们反而松了口气。

成为了二十年后世界

但是过个六年,帖木儿死了,他建立的帖木儿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那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

这大孙子当初可是一副谁挡路就杀谁的狠样子,自己心里还嘀咕,晚年会不会过得凄凉。

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被他的子孙造反,听说今年的日子并不太好。

朱元璋在一旁嘴角忍不住微笑。

朱元璋摇头道。

看见朱元璋的样子,朱高炽想起了自己的爷爷。

朱棣的计划,朱高炽并不能全部接受。

朱高炽心里也是很受用。

如何全民参与呢?

社会活动。

其次是帖木儿帝国。

看完了朱棣的书信,朱高炽已经明白了朱棣的野心在哪里。

难道是被朱元璋pua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