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朱高煦不好了(1 / 3)

朱高炽和朱棣商量过。

不会取消藩王。

主要考虑的是朱元璋,他的态度,两父子绝对无法忽视。

朱棣与李世民是不同的。

唐朝的建立,至少有一半的功劳是李世民的,而明朝的建立,与朱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哪怕是朱高炽最早在北平的计划,也只是朱元璋死后,为朱棣的造反提供助力。

针对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元璋。

“父皇当初分封儿子们藩国,是为了保障大明的安宁,如今儿子也当继承父皇的意愿。”

朱棣认真的说道。

“但是藩国不能留,也不会每个藩王都会外放,只有具备能力的藩王,才会派去边疆。”

同时,奥图曼帝国击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联军,正在吞并拜占庭帝国。

“广西加急传回来的消息,高阳郡王在当地染病,卧床不起,请了名医皆素手无策。”

朱高炽也有忐忑,难道真的倒霉催的。

瓦剌已经半死不活。

洪武九年,安南试图征服占城。

“根据商人们带回来的信息,去年的时候,安南黎季犛发动了政变,杀戮王室,有自立为王的迹象。”

乃至唐末五代混战不休,安南也是如此,经历了丁、黎、李、陈四朝。

这段时间,安南因为攻打占城的事情,与明朝的关系恶化。

但是陈叔明实际控制安南的政权。

可以担任重任,派去边疆稳定地区,与文武互相制约,形成边地的格局。

朱元璋跺了跺脚。

而之前安南也战事失利,国王陈煓阵亡,所以陈叔明又立国王陈煓的儿子陈炜为王,继续决策安南国事。

“安南际有陈,风俗不元人。衣冠周制度,礼乐宋君臣。”并且还赐了“文献之邦”四字。

这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安南与占城,大明的触角可以延伸到东南亚大陆架的末端,大明的直接控制力度,能威胁到整个东南亚。

朱元璋派使者下安南。

朱元璋面色好看了些。

至于如果到了取消这些藩王的那天,等朱元璋死后再处理也来得及,没必要现在制造麻烦。

“还有土知府黄广成,对于朝廷在安南侵占四地的反击措施,认为力度不够,多次上疏。”

当帖木儿汗国打败埃及马穆鲁克王时候,这两个如今世界上并列

朱棣也好奇的看着朱高炽。

朱棣感觉到不妙。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政策,朱高炽并不反对。

后世哪个国与国的关系是一成不变的,只说英美,几百年来的政策关系变了无数次。

行不行。

“不好了。”

三个人能有多大的误会,话说开了,没有了隔阂,朱元璋笑道:“你把你的弟弟派去广西,到底想要做什么?”

其余的藩王,保留皇室俸禄,除国,允许参与其他行业。

南宋灭亡。

二弟可是战神,历史上被自己儿子烹煮的时刻,举着大鼎满屋子跑,人们挡不住的存在。

金帐汗国太远,帖木儿汗国刚打败了德里苏丹国,虽然导致了德里苏丹国衰败,可帖木儿并没有占据德里苏丹国的领土,如今正与埃及马穆鲁克王交战。

不征之国的昭告,让诸国消除了戒心,甘愿归附明朝,尊大明为宗主国。

也是朱高炽不愿意朱棣打入中亚的原因。

洪武二十七年陈叔明病逝,女婿黎季犛把持安南朝政,开始与中华文明做切割。

洪武三十年。

后来占城的国王向宗主国大明告状。

先派了朱高煦去广西,才有点借口说服朱棣亲征安南。

朱高炽装傻充愣。

陈日熞实际上是优人之子,身上并没有陈朝王室血统,再加上继位后纵酒淫逸,日事宴游,好为杂技之戏,欲复姓杨,激起陈朝宗室不满。

朱元璋看到安南的人们穿着中华文明样式的衣裳,非常的高兴,还作诗一首。

黎季犛把他老丈人陈叔明失去安南王位的经过看在眼里,十分的敌视大明。

“让老六和朱允炆回京。”朱元璋松了口,让对方回来接受调查,把案件查的水落石出,算是他的表态。

听到老子的问话,朱棣的心也悬了起来。

朱元璋见状才同意赐封。

宋太祖建国初期,安南群雄并起,大小势力十二家,史称‘十二使君’。

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话感觉,形容不上来,仿佛未来会很苦一样的预感。

周王父子的才能,也能获得很好的发挥。

温水煮青蛙,达成一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