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求道的学问家一路向西(1 / 5)

赵胜提出了曹端此人。

说明了此人的影响力,已经无法继续韬光养晦下去,哪怕曹端才三十岁,这样的人,多半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失去光泽。

相反。

因为大明国力的增加,社会的进步,此人仍然提出了太极说,也就是二元论。

能被同时代的读书人所推崇,甚至有人提出曹端是

“叮叮咚。”

园里的喷泉,喷出的水洒落到假山之中,四周栽种了常青松柏和五彩斑斓的卉。

两侧是两条长长的走廊,廊檐下挂着古色古香的红灯笼。

走廊的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彰显皇家园林的尊贵气质,尽头是不同景色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中,每个亭台楼阁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

朱高炽安静的踩在地面铺设着青石板路上。

没有心思赏看道路两旁的绿草如茵的草坪和盛开的卉。

不远处,有一座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一群悠闲的鸭子在嬉戏玩耍,湖的四周是茂密的树林和山石,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文华殿的园里,空气中弥漫着香和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到宁静而舒适。

平日里不光是朱高炽,还有内阁阁员与文华殿官吏们,经常来到这里散心,成为了文华殿人最多的地方。

而文华殿已经是大明天下的政治中心。

这里的一言一行,牵扯天下万物。

洪武三十年的时候。

报纸上经常出现曹端的名头,过了两年,此人逐渐“销声匿迹”,市面上一夜之间失去了他的身影,人们大多都遗忘了他。

永乐三年秋。

曹端的名声,和他的多元说学问,悄无声息之间,已经让各派理论家刮目相看,连北平国子监都以曹端为荣,需要知道曹端才三十岁。

任何事物的兴起,必然符合社会的规律,成为大众所接受,并且推崇的主流。

包括清朝同样如此。

极度的压迫下,没有反抗办法的百姓们,只能遵权。

敬重权威。

简而言之,投降了,别打了。

那么在中国古代呢。

朱高炽仔细的思考,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巨大“怪兽”。

礼道崩溃。

孔子也不得不承认,时代不同了,大家不再守礼,于是提出了仁的思想。

统治者要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以政为德,主张恢复周礼,承认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并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关注人和社会。

然后是孟子。

同样主张施行仁政,以仁爱之心待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提出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这就是同样的贵族征伐的社会下。

西方和东方的社会风气却截然不同的原因。

西方贵族在领地内,享受一切权利,所有的东西属于贵族,中国古代也是如此的,只不过呢,儒家为统治者戴上了“无形笼头”,起码他们不会在自己的领地内,提出征收初夜权这种,放在东方古代属于天方夜谭的奇闻。

东方古代没有灰姑娘这样的故事,更没有王子与民女的童话故事,只有穷书生与小姐,农夫与仙女的童话故事。

涉及到统治者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坏的,以此来警示统治者。

为什么儒家打败了诸家?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下,百姓们推崇儒家,儒家对百姓们最有利。

乃至于天下重归一统,并改为了郡县制,皇权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百姓在皇权面前,没有任何的反抗手段,统治者可以做他想做的一切。

于是有了汉朝儒家的改进。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除了原本的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并拿走了天子的天,用民意代替,成为了社会的统一共识,大大的限制了皇权。

同时。

在新时代的大一统环境下,有力的保障了社会稳定。

后世不少的人常常嘲讽社会稳定。

因为不懂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所有文明的发展,前提就是内部社会的稳定性,乃至有了稳定压倒一切的说法。

包括美国也是如此。

永远是两个派系执政,也是为了追求社会的稳定。

相反。

那些真的被口号所迷惑的国家,基本上都陷入了动乱,连稳定都没有,谈什么发展呢,无一不是国家动荡不止,经济停滞不前。

汉朝以强亡,属于无法控制土地兼并,简而言之,社会资源被垄断了,百姓们的人均资源被侵占,和朱高炽要在工业化社会,对资本提出征收遗产税,本质是一样的。

杜绝资本垄断社会资源。

两晋时期。

社会动荡不堪,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