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委屈的朱高煦(3 / 3)

朋友,散布去了大明各地,能保持联系的并不多,眼前文书房的红人,很不给他们面子。

没有人敢得罪姜宾知,周有容收起了嘴脸,唾沫自甘,面色如常的改口。

“如果朝廷同意海外商行们的要求,放开高丽煤矿的进口,那么我们的用人制度保障不下去了,希望太子殿下三思。”

姜宾知扫了眼几位大商人,问道:“还有其余的吗?”

“没有了。”

众人纷纷说道。

“我明白了,我会呈交给太子殿下的,你们回去等消息吧。”

见状。

众人只能无奈的离去。

国内大大小小的煤场主们齐聚京城,他们仿佛在撒钱。

京城的老百姓们,对土财主有了新的定义。

煤老板们真有钱。

高丽的问题,并不只是商人的问题,姜宾知不只是文书房的红人,因为才能优秀,已经受到了太子殿下的信任,如果没有意外,要不了多久就会外放。

从文华殿放出去的官员啊,天下最具备优势的仕途,已经入了太子殿下的眼。

有幸被太子殿下记得的官员,能有多少呢。

“谢贵以病为由,延缓了归京的日期,并上呈奏疏解释。”

文华殿。

朱高炽笑了起来。

这么多年来,还是

想起了朱元璋,那时候自己常跟身边的人说,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

告诉众人,他掌握着枪杆子。

“殿下。”

“让臣去高丽吧,到要见识见识,那谢贵老将军是真病还是假病。”

朱高煦沉声说道。

与历史上十分张狂的汉王不一样了,如今的朱高煦很沉稳,对于大哥越来越恭敬,向来以臣自居。

果然。

内阁黄淮当即反对。

“大明战将万千,何须劳动高阳郡王出马呢,实在是大材小用,不知道的,外人还以为我大明无人可用。”

随着黄淮的反对,殿内其余的官员们也纷纷劝阻朱高煦。

朱高煦无奈的笑了笑。

“两手准备吧。”

“能和平解决的最好和平解决,如果真的是最坏的结局,那么也不要拖延,免得夜长梦多。”朱高炽平静的说道。

谢贵没有资格,也没有势力反对朝廷。

但是呢。

不到最后谁也说不准。

朱高炽看向了二弟朱高煦,也看到了朱高煦眼里的落寞。

打压高阳郡王是最正确的正确,这样的事情,官员们何乐而不为也,表忠心代价最小的手腕,就像那番禺病逝的朱允炆一样。

“二弟,你准备准备,到山东去吧。”

朱高煦抬起头,意外的看向大哥,见到大哥和蔼的眼神,感动的鼻子一酸,差点掉下眼泪。

姜宾知奉朝廷之命,前往高丽探视谢贵总兵,顺便出使高丽。

朱高煦前往山东,整合山东兵力。

不日。

朝廷同意了高丽商人们的请求,开放了从高丽进口煤块的禁令。

高丽的煤矿,成为了香馍馍。

翻了个。

那些在国内抢不到煤矿的商人们,因为在高丽的关系网,垄断了高丽的煤矿区,所以反倒是国内的商人们,分不到望眼欲穿的巨大利益。

但是朝廷也提出了要求。

税课司会在港口征收高额的税收,以平价贸易高丽煤块。

虽然没有让高丽的商人们得到想要的暴利,可这是煤矿,巨量的商贸物资,只要能掌握高丽的煤矿,仍然是最大最稳定的生意。

与之相对。

高丽进口的煤矿,全部由大明工局接收。

虽然还没有影子,但要不了多久,这些煤矿会提供给大明工局的各家工厂,或者获得政策扶持的行业。高丽煤矿的关税,由海关交给朝廷,朝廷直接补贴大明工局。

眼缭乱的操作,看得百姓们迷糊起来,摸不着头脑,但是在高丽呆了六年,理应每三年归京述职一次的谢贵,突然被高丽的大明商人们抛弃了。

原本那些整日围着谢贵总兵府转悠的商人们,再也没人登门,因为利益结合的势力,也必然因为利益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