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可以拼一下(2 / 3)

生素C,即在船上缺少水果蔬菜,最好是柑橘类,不过柑橘要到两百多年后的明朝才传到欧洲。

郑和下西洋时,带了大量的土豆和茶叶,可以很好的弥补维生素。

但仅带上这些还不够,还得带些黄豆来浸泡豆芽。

豆芽菜开始于宋朝,现在也正是流行之际。

然后还要尽量多带菜干,橘皮,菜干易保存,有维生素,柑橘皮可以泡茶。

当然,皇帝赵与芮和蒲寿庚讲的时候,也没说什么维生素,只说在海上需要补充蔬菜,多泡柑橘皮,不容易生坏血病。

几天后众人回到泉州,谭聪他们第一次看到了海舶木兰舟。

蒲寿庚家的海舶木兰舟购自十几年前,赵与芮还没有登基时,已经算是比较老久。

整船能载六七百人,结构坚固,他在波斯湾航行时,因船体太大,只能泊于今依朗南部曼特河口的士拉夫港,货物须换小船才能向西航至幼发拉底河口。

由于搭乘木兰舟安全,许多到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宁肯囤货等待此舶转送,回国时则常乘木兰舟至南印度,而后换乘阿拉伯木船。

但现在他也有缺点,逆风非常慢,所以想横跨大西洋,必须得加三角帆。

蒲寿庚一面向泉州市舶司定购最新的尖底三千料大海船,同时让其帮忙改造他的木兰舟。

泉州市舶司也根据皇帝的旨意,优先将最新打造出来的新海船卖给蒲寿庚两艘。

蒲寿庚的船队就三艘船,两艘新船,一艘老的木兰舟。

历史上蒲寿庚家僮数千,但这回肯定没有数千,他也没打算带这么多人。

船上人越多,耗粮越大。

木兰舟他只带一百人,另两艘三千料海外,除了三十多名水手外,另外带了二十多人。

同时他根据皇帝建议,在船上允许带上家属女人,另外没有家属女人的,他想办法买了十几个女人带上船。

三艘船加起来,共男子一百十二,女人八十六,两百人左右。

对于他的大船来说,人带少了,带货量就可以增加,他不需要带货物,那就是带足够多的淡水和粮食,还有土豆,黄豆,茶叶,菜干。

出发前十几天,蒲寿庚天天带着谭聪他们研究路线,按皇帝赵与芮的建议,前面三分之二的行程相当安全,可以沿着海岸线走,后世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沿着海岸线走的,所以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难的是最后从非洲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这段时间最窄的七八千里,最宽的有一万多里。

此时全世界除了大宋带有三角帆,纵横帆齐全的多桅两帆尖底船外,其余的国家的船想横渡非常难,一是速度不够快,二是难以抗巨大的风浪。

在大宋尖底两帆船出来之前,最快的海船在顺风时时速也就在八里到十里之间。

这一万多里全顺风,就得开近两个月。

一旦遇到逆风,搞不好开半年都看不到有陆地。

可以说除了能装一年粮食的木兰舟外,其他船到了这边只有死路一条。

但木兰舟又是出名的慢,蒲寿庚若是不改装上面桅帆,全顺风估计也得开三四个月,逆风估计得开一年。

这中间遇到几个大暴风大暴雨的,那就真的很危险了。

所以蒲寿庚得尽量减少横渡大西洋的时间,这段时间越快越好,得算着时间,在顺风时间多数时通过。

他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木兰舟太慢,但负重大,可以带大量食物,其他船快,但负重远远不如木兰舟。

为了解决木兰舟太慢的弱点,他请朝廷官办船厂帮其改造成多桅双帆,然后消减了一些不必要的部件,减少船体本身的重,用增加物货来增加全重,同样可以保持稳定性。

他还在木兰舟上加了勾索,横渡大西洋时,打算把三艘船连在一起。

由前面比较快的船在前面拉动,一旦遇到暴风天气,可以视情况来决定断来断绳索。

因为有时候在风暴中,你抱成一团比较安全,但有时候在风暴中不能抱团,会一起沉。

这需要看当时的情况来判定。

蒲寿庚做了多种预算,然最重要的就是缩小横渡大西洋的距离。

赵与芮肯定不知道哪边宽哪窄,他自己画的地图也有较大的误差,蒲寿庚也只能随机挑个地方横渡大西洋,而且得尽量往西北方向。

因为巴西在南美洲的右上角,橡胶树也集中在亚马逊河一带。

蒲寿庚还是相当认真,一路研究如何走,怎么补给淡水,最后在哪横渡大西洋,万一走错了,只要往北就行,然后还要找亚马逊河,但这条河怎么找?

太难了,谭聪他们听着都觉得难,跑几万里到另一个陌生的大陆,然后寻找一条河,河边上有橡胶树,然后取下种子再带回来。

听听都觉得难,可蒲寿庚居然挺兴奋的,一点也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