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1 / 9)

白话水浒 清风随竹影 8171 字 3个月前

当时,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太尉有所不知,这殿宇中原本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总共一百零八个魔君。上方立有石碑,刻着龙章凤篆的天符,用以镇压他们。如果放他们出世,必然会祸害下方的生灵。如今太尉放走了他们,这可如何是好!恐怕日后必成后患。”

洪太尉听完这番话,浑身冷汗直流,颤抖不止。他急忙收拾行李,带着随从人员,匆匆下山回京。真人及道众送别官员后,也各自回宫修整殿宇、竖立石碑,这里不再细述。

洪太尉在路上吩咐随从,让他们不要把放走妖魔的事情告诉外人,以免被天子知道后受到责罚。于是一路上无话,星夜兼程赶回了京师。

进入汴梁城后,洪太尉听到人们都在议论纷纷:说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天七夜的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使得瘟疫尽消、军民安泰。后来天师辞别朝廷,乘着仙鹤、驾着云彩自回龙虎山去了。

洪太尉次日早朝时见了天子,奏报道:“天师乘着仙鹤、驾着云彩先到京师做了许多好事。臣等从驿站赶来才到达此地。”仁宗皇帝准了他的奏报并赏赐了洪信许多财物并恢复了他的原职。

后来,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他驾崩时并没有留下太子。因此,皇位传给了濮安懿王允让之子,也就是太祖皇帝的孙子,立为英宗皇帝。英宗在位仅四年,之后传位给太子,即神宗天子。神宗在位十八年,再传位给太子,哲宗皇帝登基。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

且说在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这个地方,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他从小不务正业,只喜欢舞枪弄棒,尤其擅长踢球。因为京师人口顺,不叫他高二,反而都叫他做高球。后来他发迹了,便将“球”字的“毛”旁去掉,换成了“人”字旁,于是改名叫高俅。

这个高俅虽然会吹弹歌舞、舞枪弄棒、相扑玩耍,甚至还能写些诗书词赋,但若要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这些品质,他却是一窍不通。他只是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混日子。

有一次,因为帮一个生铁王员外的儿子花钱如流水,每日在风月场所流连忘返,被他父亲在开封府里告了一状。府尹判处高俅四十脊杖,并把他发配到边境地区。东京城里的人民也不许留他在家住宿吃饭。

高俅无计可施,只得前往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名叫柳世权。这柳世权平生专门喜欢招待客人、养活闲人,并招纳四方不务正业的人。高俅投奔到柳大郎家后,一住就是三年。

后来哲宗天子因为祭拜南郊,觉得风调雨顺,于是放宽恩典大赦天下。高俅在临淮州因为得到了赦免,思念家乡,便想回东京。这柳世权和东京城里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是亲戚,于是写了一封信,准备了些礼物和盘缠,送高俅回东京去投奔董将士家过活。

当时高俅辞别了柳大郎,背上包裹,离开了临淮州,一路迤逦回到东京,直接来到金梁桥下董生药家,递上了那封信。董将士一见高俅,看了柳世权的来信,心里寻思道:“这高俅,我家怎么能安置他呢?如果他是个诚实老实的人,还可以让他在家里出入,也教孩子们学些好。但他却是个帮闲的破落户,没有信义的人,而且当初还犯过罪,被开封府发配到边境的人。如果留他在家里,恐怕会带坏孩子们;但如果不收留他,又拂了柳大郎的面子。”

当时董将士只得暂且欢天喜地地相留高俅在家住宿,每日用酒饭款待。住了十几天后,董将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套衣服,写了一封信,对高俅说道:“我家里条件有限,恐怕会耽误了你的前途。我推荐你去小苏学士那里,以后也许能有个好出路。你觉得怎么样?”

高俅大喜过望,谢了董将士。董将士派了个人拿着信引领高俅来到学士府内。门吏进去通报了小苏学士,小苏学士出来见了高俅看罢来信后知道高俅原来是个帮闲浮浪的人心里想道:“我这里怎么能安置他呢?不如做个人情推荐他去驸马王晋卿府里做个亲随。人们都叫他‘小王都太尉’他就喜欢这样的人。”

于是小苏学士回了董将士的信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了一个干练的人送高俅去小王都太尉那里。

这太尉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他喜爱风流人物,正需要高俅这样的人。一见小苏学士派人送来这高俅,他非常高兴,随即便写回信,收留高俅在府内做个亲随。自此以后,高俅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有一天,小王都太尉庆祝生日,吩咐府中安排筵宴,专门邀请小舅端王。这端王是神宗天子的第十一子,哲宗皇帝的御弟,现任掌管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的人物。他对于浮浪子弟的门风、帮闲之事,无一不晓,无一不会,更无一不爱;而且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当然,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这些就更不在话下了。

当日,王都尉府中准备了丰盛的筵宴,水陆俱备。只见香焚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