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升官 吐蕃使者(1 / 3)

第298章 升官 吐蕃使者

陈青兕知自己在新生一辈人气很高,很多青少年都将自己视为偶像,尤其是寒门庶族更是如此。只是想不到自己在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身上,也有这般人气,也不吝啬自己的字迹。

他的字固然比不上这个时代的大文豪,却也还算端正,见得了人。

陈青兕随手写了一篇吉利的贺语,交给了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若宝贝一样收着。

陈青兕一如既往的蹭着李弘的课。

郭瑜对于陈青兕的存在已经习惯,没有一开始那么担心了,也渐渐察觉陈青兕这是在听自己讲课。

郭瑜本不太喜欢陈青兕,但见他驯服了桀骜的贺兰敏之,还如此尊重自己的学问,也渐渐释然了,上课也格外起敬。

毕竟文人古来相轻,陈青兕同为大儒,却能坐下来认真静心的听自己讲课,可见自己的学问是何等了得?

这会儿,他又觉得陈青兕是大儒了。

承庆殿,东宫的小太监再一次向李治汇报太子与陈青兕的动向。

“谕德如往常一样,陪着太子读书,完成课业,也随着太子一并前往詹事府学习政务。”

李治问了一句:“张詹事与陈谕德后来可有争辩?两人关系如何?”

小太监道:“并未有如当初那般争辩,两人关系善可,经常一起讨论政务,只是避开了扩张安民的讨论。张詹事与太子说到这方面政务的时候,陈谕德都在一旁并不答话。”

李治颔首露出满意神色。

这就对了,太子谕德主要负责生活德行,行政方面是张文瓘的工作。

张文瓘邀请陈青兕一起探讨自是无妨,若是没有邀请,便因与自己理念不合,出声反对,那就是僭越。

张文瓘是他亲自任命的太子詹事,东宫行政第一把手,相当于太子府的宰相。

太子府自是以张文瓘为先的。

“不过……李詹事丞倒是很不服陈谕德,只是陈谕德似乎不屑与之计较。”

李治微微颔首,道:“下去吧!”

他不再理会小太监,而是闭目深思:

对陈青兕明升暗降,主要目的考验他的心性,将他安排在眼皮底下看他态度。

陈青兕升迁太快,自他入京才几年?已经晋升四品之列……

这还不是自己破格提拔,他的每一次升迁都有充分的功绩与理由……

现在更是集军功谋功于一身……

二十五六的年纪,有此成就实在是少见。

李治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用他,只是他发现即便是在东宫,陈青兕一样如鱼得水。

得到了太子的信赖,以及皇后的感激。

不论什么岗位,他都能干出成绩,将事情交给他,都能完美的解决,甚至超额解决。不管是不是遭受不公待遇,他都会用心去干。

李治想着今日他在殿前的表现,依旧是尽心尽力的为自己为大唐效力,当下不再犹豫,向中书省下达了一道任命旨意。

手谕传达议政厅的时候,许敬宗、许圉师、任雅相、姜恪正在一起商议事情。

朝廷是准备休养生息,但也要防着海东徒生变故。

一直都有保养的唐军海上战舰需要认真维护,毕竟距离上次真正投入战场已经有五年了。

朝廷现在经济有些拮据,四人相互扯皮,直到收到了李治的旨意。

四人方才停了下来。

手谕先递给了许敬宗。

许敬宗看着手上的任命,然后带着几分同情的看了一眼姜恪,也不多想,对于李治的任命,他向来都是无条件执行。

李治给了手谕,显然是要他代为拟旨的意思。

当即写了一道任命书,盖上了自己的大印,随即递给了许圉师。

许圉师执掌门下省,任命书到他手上,盖下门下省的印记,就能发放吏部执行。

许圉师看着任命书上的内容,也略带同情的看了姜恪一眼,盖上了自己的大印。

姜恪给看得心头直跳,暗思自己是不是狮子大开口了,惹了相公们不快,要一起联手对付自己?

不能啊!

他是略微知道朝廷财政压力的,并没有申请太多,事先还找来老上司任雅相帮着说情,还是很愉快的。

许敬宗也不隐瞒,直言道:“真是年少有为,陛下手谕,升太子谕德为检校兵部侍郎,兼任太子谕德之位。”

听到这里,任雅相都忍不住露出同情的表情了。

姜恪就如受到无妄之灾一样。

姜恪作为兵部的第一把手,他升职还不满一年,对于兵部的掌控很一般。

陈青兕现在不是一个人,身后有一个小团体。只是因为他无实权实职,未能激活掌控。

现在此任命下达,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