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柑橘出口(1 / 2)

路佳所在的龙泉湾一队,是全公社出了名的富裕队。

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很羡慕龙泉湾的人们:有钱花,生活宽裕。

除了龙泉湾的人勤劳肯干外,可能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这里得天独厚,盛产橘子。

橘子用于出口,就能给国家挣到外汇,国家也会给老百姓一部分补贴。

所以,龙泉湾一队的人特别有自豪感,他们可以用自己种的橘子,为国家挣钱,为国家做贡献。

他们也特别有优越感:感谢上帝,感谢耶稣(因为龙泉湾的老百姓私底下都信仰洋教),让我们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有吃有穿。

自从开始出口柑橘,龙泉湾村的老百姓的日子就越来越红火。

说来也奇怪,同样是那片土地,同样的山泉水,只有龙泉湾一队的果子最好吃,最大个,最红亮。

所以,龙泉湾一队因为有出口橘子带来的额外收入,就比其它生产队富裕得多。

当然,这种富裕是允许的,这是为国家作贡献换来的富裕,不是不听党指挥的富裕,这是光明正大的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富裕,是光荣的富裕,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富裕。

自从有了出口柑橘的业务,龙泉湾一队的人们,也找到了致富的门路,他们借助天时地利,大量种植柑橘。

路佳爸爸肯动脑筋,他常常给生产队长出主意:柑橘要口感好,果实大,颜色好看,就得多用农家肥,让大家多多积累农家肥吧。

于是队长就召集全队的人在教堂开会:

大家想不想有肉吃?有新衣服穿?有票儿(人民币的纸币)?如果想,大家就要多收集肥料,柑橘树需要肥料。

别看树木不会说话,它也像人一样,需要营养,我们只有给柑橘多施肥,补充营养,它才会有好收成,有了好收成,我们就能分到更多钱,大家听懂没有?

当然,这些都是路佳爸爸教队长说的,就那小学都没毕业的生产队长,最远也只去过二三十里外的县城的队长,自己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

队长很信任路佳爸爸,有什么事都找路佳爸爸商量,路佳爸爸就会给他出主意,想办法。

大家听这么一说,就好像都明白了:听懂了,听懂了,要怎么办?你就布置任务吧。

于是队长就说了,每家每户按人头算,一人积累两挑(一挑两箩筐)农家肥。

农家肥主要可用山草,牛羊牲畜的排泄物来制作,动物的排泄物是最好的肥料,可以直接用于施肥,但数量有限,所以还是得用山草等野生植物来做农家肥。

人们把山草割回家,用铡刀把草切碎,堆放在一起,浇上适量的水,过段时间,草堆就会发出一股难闻的腐烂气味,这时,肥料就可以用了。

路佳家里有六口人,需要交十二担肥料。

爸爸要忙于挣工分,妈妈要忙于上课,根本抽不出多少空余时间去积肥,这个任务主要就由十来岁的路佳带着妹妹们完成。

平时一有空,路佳就会带大妹路萍去拣动物粪便(主要是牛狗粪),虽然觉得有点恶心,但一想到可以完成生产队布置的任务,还可以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路佳也是乐在其中。

周末,路佳还会带上弟弟妹妹,在前门前不远处的一个自家山坡去割草,她让小妹和弟弟在旁边玩,她和大妹就开始割草,这样,既照看了弟弟妹妹,又干了活。

路佳把割好的草,整齐地放在一起,等爸爸收工时,再来挑回家。

暑假时间长,路佳会去割很多很多的草,这样,路佳家也能顺利完成指标。

柑橘因为肥料充足,几乎每年都会获得大丰收。

在柑橘成熟季节,男人们把果子摘下来,用箩筐一担一担挑到教堂里,堆放在哪里,晚上大家再去进行分类包装。

干这些活,是能挣到工分的。

路佳妈妈不顾白天教学和干家务的劳累,在大冬天的晚上,让路佳爸爸在家照顾妹妹和弟弟睡觉,就带着路佳去教堂,包装果子挣工分。

有时大妹路萍撵路,也会跟去,只不过她去也是负担,她不仅不会干活,一会儿就吵着瞌睡来了要睡觉,路佳妈妈没办法,只好把她抱在怀里,这样干活的速度就会慢很多。

隔天,无论路萍怎么纠缠,路佳都不再同意她跟着去了。

出口的果子很有讲究,上面发来了模板,就是一块长条形的木板,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圆孔,人们得把果子按大小从孔里放进去,然后,就有了特级果(最大的),一级果,二级,三级和等外级之分。

当把这些果子分好后,再用一张方方正正的包装纸包好,放进包装箱,每一箱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那包装纸雪白雪白的,在夜晚的马灯(一种照明工具)光映照下,还有些透光。

路佳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好的纸,没有一点瑕疵,可她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把这么好的纸,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