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破迷雾万岁知战事见变故佞臣生嫌隙(1 / 3)

笑谈志 禾沺 2454 字 1个月前

话说上回,静仪殿内。朝歌皇帝同赵王魏贤一阵寒暄后,魏贤从蟒袍袖中拿出那封众臣联名上奏的奏折,赵王道:“启奏陛下,此乃内阁首辅陈宁同各部尚书及朝中大臣联名上书的折子,谨呈陛下御览。”朝歌皇帝随即使个眼色给吴宛,宛快步上前接过奏折,与赵王道声辛苦,随即将奏折呈交给朝歌皇帝。

朝歌帝展开奏章,随即看了起来。看不多时,便紧锁眉头。待帝览毕后,将奏折放在御案,随即帝谓赵王道:“这奏折上,除其余大臣言奏无关紧要之事外。户部尚书沙实所言,朝歌九年前九个月,国库亏空银两六百万余,是何时之事,为何不见早奏?”赵王答曰:“回陛下的话,户部银两之亏空,许是和淮州之战事有关。不知陛下在奏折之上,看到内阁大臣秦渠言奏之事否?”朝歌帝说道:“朕当然看见了,淮州一事发展到现在这样,早在朕预料之中。”赵王道:“兵部尚书杨互知情不报,隐瞒战况,扣押地方军官钧请。以至淮州叛贼做大,其失职欺君之罪滔天,老臣恳请将其依律革职查办。”朝歌皇帝问道:“那请问皇叔,依律交给哪个衙门查办?”赵王答:“回皇上,依大章律法,二品及以上官员有犯罪之嫌。自然是由三法司各部主审监察,会同刑部衙门共同审理。”朝歌帝听罢一笑道:“那皇叔的意思,是让朕现在就派人抓了杨互?”赵王答曰:“老臣是这样认为的,不知陛下圣意如何?”朝歌帝听罢没有答话,而是突然转向吴宛道:“对了,你把上次越州进献上来的茶叶冲泡一壶,给皇叔尝尝。”吴宛答曰:“奴婢遵旨,这就去办。”赵王见状也不再复言。

不多时,朝歌皇帝谓赵王道:“皇叔,依朕看来。当务之急乃是追查亏空银两,选定将领出征平叛。这个紧要时候要朕革一个兵部尚书的职,恐怕不甚妥当。皇叔容朕三思。”赵王道:“陛下深谋远虑,以大局为重,老臣钦佩。”朝歌皇帝问道:“那依皇叔之见,朕派何人追查亏空,又派何人率军出征较为合适呢?”赵王答曰:“回陛下,依老臣看来,追查亏空一事暂可放缓。因国家战事吃紧,如陛下适才所言。当务之急乃是平定叛乱。因此老臣认为,追查亏空和出兵平叛应当同时进行,但应以平叛为重。”朝歌帝回道:“朕也是这么想的,那皇叔觉得这两个人选谁来合适呢?”赵王道:“回陛下,我大章皇帝龙脉兴旺,子孙有德。陛下三位皇子中,皇长子和皇次子都已年成,可出领差使。陛下对皇子们教育之切,老臣都看在眼里。而书中之万理,不及实践之一分。故老臣认为,应当派二位皇子率有司衙门及军政部门责办这两件事。”赵王话毕,吴宛适好将热茶奉上。赵王道:“老臣谢陛下赐茶。”

朝歌皇帝道:“皇叔所言,派皇子们出任差使。一可使其学以致用,增进见识。而二来也可显我皇族后继有人,家丁兴旺,甚好。只是领兵一事,汛儿和洛儿都不会武,如何带的了兵?”赵王答曰:“回陛下,此次出征,虽以皇族之名领兵,实乃借陛下之天威也。而具体战时指挥,领兵调度,自然是派一帅才使之。故而皇子会武与否,并无妨碍。”朝歌帝道:“皇叔此言差矣,既然是上战场。刀剑无眼,那管得你是皇帝还是百姓的儿子。依朕看来,浚儿喜读兵书。又好骑马射箭,武艺高超。论年龄,他也不过比汛儿小半岁。”赵王听罢,只得说道:“陛下此言,是想让皇三子领军出征否?”朝歌帝答曰:“朕有此意,不知皇叔觉之可否?”赵王道:“此乃陛下之家事,老臣并无异议。”朝歌皇帝欣喜道:“那便说定,由皇三子魏浚领兵出征。依皇叔所见,派何人帅佐合适呢?”赵王答曰:“回陛下,兹事体大。老臣建议陛下在来日朝会上先行与众大臣商议,而后再做定夺。”朝歌帝道:“也好,那皇叔觉得派哪个皇子追查亏空合适呢?”赵王道:“皇长子魏汛,其为人正直,至真至诚。行事亦是一丝不苟,更兼其乃众皇子之长,亦可倚仗陛下威仪。故老臣看来,派皇长子去领众官员查办较为合适。”朝歌帝点点头:“皇叔考虑甚是周全,那便由汛儿主办追查亏空,由浚儿率军出兵平叛。”赵王亦点头称是。朝歌帝随即道:“皇叔坐也多时,恐怕不免劳累了吧?”赵王道:“回陛下,老臣是感腰酸疼痛,故请告辞。”朝歌帝随即起身道:“有劳皇叔此番指教侄儿,既然皇叔身体不适,那侄儿送皇叔回府。”赵王起身礼道:“岂敢岂敢。”随即皇帝便同赵王走出殿外,身后侍从一行随驾。

朝歌帝直送至显文门外,赵王躬身道:“老臣多谢陛下,陛下深恩厚重,老臣由是感激。但求陛下送至此处便可,不必再行。”朝歌帝笑道:“也好,朕步送皇叔,皇叔反而乘不得轿子。既然如此,那请皇叔上轿吧。”赵王答曰:“老臣岂敢于君前失礼?但求陛下回驾,老臣步至彰武门外再行乘轿。”朝歌帝道:“那侄儿便回了,皇叔慢行。”赵王随即跪伏言道:“老臣恭送吾皇。”随即双方各自行去不提。

待送辞赵王后,朝歌皇帝移驾养心殿。于殿内拿着奏折反复阅看,随即唤吴宛道:“传兵部右侍郎严闾来见朕。”宛问曰:“敢问陛下,奴才应传严大人在何处等候面见万岁爷?”朝歌帝默声道:“就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