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报仇(1 / 2)

李子雄,本名李雄,渤海蓚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冀州刺史李桃枝之子。性格豪爽,胸怀大志。跟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授帅都督。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拜上开府、建昌县公。隋朝建立后,迁骠骑将军,参加隋灭陈之战,拜大将军、江州刺史。平定汉王杨谅造反,迁幽州总管,入为民部尚书。明辨是非,很有才干,之前深得隋炀帝信任,迁右武卫大将军。这次听旨跟随来护儿从东平出发到沧海去,恰好杨玄感在黎阳造反。隋炀帝于是怀疑李子雄与杨玄感有染,下诏命人将其押解到隋炀帝所居之处。李子雄抗命不遵杀了使者,逃归杨玄感。

李子雄道:“屈突通晓习军事,如一渡过黄河,那么就胜败难定了。不如分兵拒守黄河。屈突通过不了黄河,那么,樊子盖、卫玄就失去了援兵。”杨玄感认为可行,将分兵赴黄河拒防屈突通。

樊子盖知道他的计谋,几次进攻他的军营,杨玄感不能前进。屈突通于是渡过黄河,在破陵驻军。杨玄感分为两支人马,西面抵抗卫玄,东面抵抗屈突通。樊子盖又出兵,于是大战在一起,杨玄感军频频败北。

杨玄感又请计于李子雄,李子雄道:“洛阳的援军到了,我军屡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打开永丰仓,以赈济穷人,三辅可指挥而平定。占据粮仓,再向东争夺天下,这也是霸主之业。”刚好华阴的各位杨姓请求当向导,杨玄感于是放弃洛阳,西取关中,到处扬言说:“我已破了东都,要夺取关西去了。”

宇文述等部队跟在后面追击。到了弘农宫,父老们拦着杨玄感说:“弘农宫兵力空虚,又有很多粮食,容易打下来。这样,进可绝敌人的粮食,退可占取宜阳的地盘。”杨玄感同意,留下攻弘农宫,打了三天,打不下来,追兵于是追了上来。杨玄感往西到了阌乡,上盘豆,布阵连绵五十里,与官军且战且走,一天几次战败。又在董杜原摆下战阵,诸军进攻,杨玄感大败,独与十几个骑兵在林间逃跑,想要奔往上洛(今陕西商县)。

追兵追到,杨玄感叱咤一声,吓退追兵。到了葭芦戍,杨玄感更加窘迫,独与其弟弟杨积善步行。他自知难免一死,便对杨积善说:“此次举事失败。我不能让人抓住后杀来受辱,不如你来杀死我吧。”

杨积善听后痛哭,最后抽刀砍死了杨玄感,然后拔刀自刎,但因对自己下手轻了,自杀未死被追兵擒获,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隋帝的行宫。

隋帝得到俩人尸首后大喜,这才收兵回朝,在洛阳将杨玄感分尸,并暴尸三天,又把他的肉切成一块一块,放火焚烧。余党全被平息。杨玄感的诸弟义阳太守杨玄奖、杨万硕、杨民行皆被杀。公卿请求把杨玄感改为枭姓,隋炀帝下诏同意

余杭(今浙江杭州)刘元进、梁郡(今河南商丘)韩相国那时都起兵响应杨玄感。刘元进部众至数万,进据吴郡(今江苏苏州),称天子,置百官。与王世充战,败死。韩相国部众至十余万,曾被杨玄感任命为河南道元帅,八月,败散被杀。

隋帝更遣江都丞王世充发淮南兵数万人讨元进。王世充渡江,屡战屡胜,刘元进、朱燮兵败死于吴地,余党降的降或逃到逃。王世充果然召先降的人于通玄寺瑞像前焚香为誓,约降者不杀。后来又将诱降过来的人悉数坑杀在了黄亭涧,死者三万余人。

平叛后炀帝使大理卿郑善果、御史大夫裴蕴、刑部侍郎骨仪与留守樊子盖尽量捕杀杨玄感余党。炀帝对裴蕴说:“杨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从这里可以知道天下人不能多啊,多了的话就相聚为盗,不把他们杀干净,不足以惩戒后来人。”

宋子贤本想着趁乱能逃出升天,但没有想到形势急转直下,杨玄感转眼被灭,而自己的好基友扶风桑门向海明,趁杨玄感叛乱时也自称弥勒出世,举兵反叛,众至数万。向海明还自称皇帝,改元白乌,被隋帝下诏太仆卿杨义臣击破,向海明兵败后不知所踪。

皇帝震怒将宋子贤杀了祭天。裴蕴等人按照隋帝的旨意使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叛乱之人。柳琼花在后宫中知道此事后,却犯了愁,见左右无人这才对李慧道:“你说咱们是不是对李益过于狠了点,皇帝现在严厉打击叛党,那些信若是被陛下知道,怕是会要了他的命。”

李慧长叹一声道:“咱们现在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之前伪造了李益给叛党的信,此时再想收回几乎不可能了。不过我伪造他的信时,话语中也写的委婉,毕竟你给我他的文字,多是你俩花前月下那时的文章字词,也写不出来什么狠话,所以若他真为此丢了性命,也只能怨他命该如此了。”

柳琼花眉头紧锁道:“虽然李益对我不起,可也罪不至死,妾身实在不想让他无辜送命,只盼着他能够被剥夺官职,贬为平民就好。”

李慧无奈道:“事已至此,一切也只能全凭天意了。”

果然没过多久,裴蕴等人就从李子雄家中搜到了李益的信件,书信之中李益以世叔相称李子雄,信中颇有替李子雄效犬马之劳的意思,裴蕴等人得了信,立刻报了隋帝,将李益拘拿过来,李益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