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侯逸事(1 / 2)

何必望去,只见案板上正在做的食物,是把蟹肉和蟹黄塞在蟹壳内、裹上面粉制成的半成品。心道‘这难道就是粤菜里的芙蓉蟹?’

这时就听老者接着介绍道:“那里还有吴郡进献的腌鲭鱼,邺中的鹿尾,可都是最好的下酒菜哟。”

“那锅里正在烩的是什么?好香啊。”崔天师忽然闻到一阵奇香,不由食指大动。

“那是我们正在做的五侯鲭。”老者道。

“怎么这么香?这五侯鲭外面我也吃过,家中厨子也曾经做过,怎么就没有这个味道呢?”崔天师奇道。

老者哈哈笑道:“要跟外面一样,那还要我们尚食局做啥?”

“这么说来,局令你们这五侯鲭是加了秘料了?能给我们透露一下吗?”崔天师一天来了兴趣,忙问道。

“宫廷秘方概不外传。”老者摆了摆手,拒绝了崔天师。

五侯鲭这菜何必也吃过,查了一下便也知道了这个菜的传说,相传这菜是东汉娄护研制的,娄护字君卿,山东临淄人,祖上都是医生,他自幼聪明伶俐,\"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大家都很喜欢他,劝他\"以君卿之材,何不宦学乎?\"于是娄护弃医从文,不久当上了京兆尹(首都市长),很受百姓爱戴。

当时的皇帝刘骜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不仅他本人\"湛于酒色\"、荒疏政事,而且开外戚乱政之先河,考虑到母亲王政君娘家人多,汉成帝在一天之内,把自己的五个舅舅同时封为侯爵,即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这几个名字都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唐代韩翃那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诗句,才让五侯的名声变得让人寻味。

皇恩可谓浩荡,糟糕的是这几位侯爷都很自负,觉得这皇帝外甥厚此薄彼,因而彼此之间经常发生小摩擦,后来干脆就不相往来了,五人闹到什么程度无史可查,但有案可稽的是这五位的子嗣后来各自发展为现代王姓的一枝,亲兄弟闹成这样可见当时打得有多热闹。由于\"五侯不相能\"的缘故,他们还禁止各自门下的食客互相接触,弄得朝野间舆论纷纷。

但娄护是个例外,他自幼跟随父亲出入宦门,和很多权臣都是老相识,而且他医术高明又工于辞令,很得五侯器重,他也就是在给这些侯爷体检时,拿其他贵族开涮来博取欢心,比如到王老大家瞧病时,透露王老二长了牛皮癣的秘密,再到王老二家散布谣言,说王老大的痔疮发展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五侯哈哈大笑的同时,自然对这个私人医生产生了好感,总之娄护和当时的另一个名流谷永,都是很受上流社会宠幸的\"达人\",并称为\"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简单的说就是\"谷永的笔,娄护的嘴\",有点\"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味道。但娄护似乎更招人喜欢,每天早晨,王氏五侯都派人送来山珍海味给他享用。大鱼大肉吃腻了,娄护干脆把这些珍馐佳肴倒到锅里一勺烩,\"试合五侯所饷之鲭而食,甚美\"。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杂烩叫做\"五侯鲭\"(这里\"鲭\"字念\"蒸\",意思是杂烩菜)。娄护可算是杂烩无可争议的发明者了。

然而娄护并非只是靠着伶牙俐齿骗吃骗喝,他对王氏家族的确非常忠心。当时的安汉公王莽篡位的野心逐渐暴露,倒行逆施令人发指,王莽的长子王宇和自己的大舅子吕宽,暗中派人在王莽家的大门上泼了一盆狗血,希望能够警醒他安守本分还政于君,哪知这个野心家丧心病狂,二话不说就杀了自己的亲儿子,吕宽出逃,因为父亲和娄护是好朋友的缘故去投靠他,但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娄护,过了几天通缉令到达,娄护想都没想就把吕宽抓了起来,根本没顾及老交情。王莽很高兴,把他从广汉太守的地方任上一下子升到息乡侯,位列九卿。

忠诚归忠诚,在王氏炙手可热的权势面前,娄护倒是没丢掉气节,相反王家人都很敬重他。在他离职期间,有一次成都侯王商,下朝路上突发奇想,想顺道找这个老朋友聊聊天,他的秘书劝他说娄护家简陋不堪,侯爷万金之躯\"不宜入闾巷\",王商根本没理,命人把车直接开到了娄护家的小胡同里,屋里地方小,人多站不下,偏偏又赶上天降大雨,王商的随从全被淋成了落汤鸡,那个秘书发牢骚说\"不肯强谏,反雨立闾巷!\",王商回家后有人把秘书的话打了小报告,王商听说有人鄙视娄护,大发雷霆,把秘书炒了鱿鱼,并且终身废锢。还有一次王商的儿子王邑请客,这时王莽已经篡位,王邑身居要职,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有些许敬畏,唯独娄护\"自安如旧节\",相反王邑谦恭有礼,\"父事之,不敢有阙\"。席上王邑坐在娄护下座,不住敬酒,自称\"贱子上寿\",所有的宾客见状全都跟着俯伏行礼,娄护仍然正襟危坐,洋洋得意的说\"公子贵如何!\"意思是王邑这样尊贵的地位都待我如父啊。

因为结交贵戚,娄护的官运一帆风顺,平阿侯王谭举荐他为方正,不久升为谏大夫,后来升级到天水太守。只不过娄护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