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成语(1 / 2)

原来徐德言预感到陈国即将灭亡,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会太久,便流着泪对公主说:“国破家亡就在眼前,你我恐不能长相厮守了,以你的美貌与才能,国家灭亡后,你必定会落入帝王宫中或富贵人家。倘若我俩不死,希望还能有重新团聚的日子。”

说着徐德言取出一面家传铜镜,将它从中间一破两半,一半交给乐昌公主,另一半自己留下,然后约定:“离散后的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于京都街头热闹的地方假装出售破镜子,若那时我还侥幸存活人世,定会赶到街市,通过寻找那半片铜镜来打听你的消息,以便我们夫妻相会。”

国破后,徐德言怀念妻子,第二年便不惜长途跋涉,上京寻访。元宵节那一天,他如约拿着半面铜镜在街上一边叫卖一边寻找,转来转去,忽然发现一位老仆人也在街上叫卖半面铜镜。徐德言便上前将铜镜拿过来看,与自己的半面铜镜正好吻合。

徐德言立即把老人领到自己的住处,好吃好喝招待着。老人吃喝已毕,徐德言便向老人讲述一年前自己与妻子的约定,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他颤抖着手把两半铜镜合在一起,两半铜镜完全吻合,徐德言睹物思人,不觉泪流满面,问了老仆人,才知道乐昌公主已经落入杨府,料想无法再见,愈加伤心起来。他忍不住在半面镜子上写下了一首《破镜诗》,托老仆人带回去。诗中写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见了徐德言的诗,一连几日不吃不睡,以泪洗面。杨素发现后,问明了事情的原委,十分同情这对患难夫妻,便召来徐德言,把乐昌公主还给了他,还给了他们许多财物,听说这件事情的人无不感叹,临走时杨素为他们设宴,乐昌公主以诗酬谢‘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宴后便与徐德言回了江南,直至终老。”

李慧说完,三娘便道:“现在大家都管这件轶事叫做破镜重圆呢。”

“你这么一说,我好像还真听过这回事,只是没有这么详细,只说乐昌公主和徐德言破镜重圆,却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曲折,原来是越国公成全。”柳琼花接话道。

李慧接着说道:“说起来这杨素也是个妙人,要说将乐昌公主还与徐德言,还算是哀其夫妻情深,那对李百药就纯粹是爱才了。”

三娘听了不由笑了起来,李百药这人她也是认识的,但柳琼花却不知道,于是李慧说道:“当时,与杨素同在朝廷执政的大臣李德林,官至内史令。李德林有一个儿子,叫李百药。李百药勾搭上了杨素的一个姬妾,夜入杨府,与她私会。不想同床事发,两个人被逮了一个正着。这样的事情,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杨素当场就打算将李百药和姬妾一起处死。可是,当李百药被押上来时,杨素见他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年轻人,又听说是大臣李德林的儿子,顿时起了恻隐之心。当然,就这样直接把他给放了,自己的面子上又抹不过去?于是杨素便给李百药出了一道题,要他写一篇诗文。如果诗文写得好,就饶恕他一命。当纸墨笔砚取来后,李百药立刻写了出来,诗名叫《寄杨公》‘国公盛西京,光华早著名。分庭接游士,虚馆待时英。高阁浮香出,长廊宝钏鸣。面花无隔笑,歌扇不障声。’越国公看后哈哈大笑,不但释放了李百药,还当即将这名姬妾送给他为妻,并送了几十万钱作为嫁妆,传为一时佳话。”

“这越国公倒会成人之美,可惜我无缘得见。”柳琼花惋惜的说道。

“乐昌公主和李百药的故事,也只能说是越国公有才大度,红拂女的事也是如此,其中徐德言和李百药早已是才名远扬,不过我却没有听过李靖的大名,若只是如此,红拂女也当不起慧眼识人之名。后面应该还有故事吧?”三娘认真的将三个故事都听完了,这才问道。

李慧笑笑:“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日后你们自会相见,到时让他亲自讲给你听可好?”

“什么,你说我日后会见到红拂女?”三娘被李慧这个说法吓了一跳,就连声音都不由自主的拔高了些。

“不一定,也可能是李靖。”李慧笑:“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姑娘有结交之心,就会有结交之事。日后自会见分晓。”

三娘道:“难道李娘子会算命不成?”

李慧心道‘我虽不会算命,但你们这些知名人物的事情,我却也都知道,跟会算命差不多。’嘴上却说,“三娘何必多问,日后自见分晓。”三娘见李慧不肯说,无奈也只得作罢。

隋帝在汾阳宫中待了没有两月,又觉此地酷热,更往北巡,因往北没有行宫,随从嫔妃便留下了大半在汾阳宫内,李慧听说了此事,忙劝柳琼花借故留下,柳琼花对李慧极为信任,也不问原因,便照办了。

果然没有多久,就从雁门关处传来消息,突厥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策谋截击,急攻雁门,四十一城克其三十九,箭矢射到了御驾跟前。当初,裴矩认为突厥始毕可汗部众逐渐强盛,就向杨广献策,分散突厥始毕可汗的势力。杨广本打算以宗室女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