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孩子一多就闹腾(1 / 1)

女人和孩子们转战到郑老三房子里。

郑老三媳妇鞠桃招呼孩子们还有妯娌们脱鞋上炕,她在屋里走来走去,忙活着给大家倒水端瓜子盘子。

江淑青进屋最晚,把郑晓兰放到炕上后,又把郑晓宇抱到了炕上,让他去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儿,她才抽出手来去帮三嫂忙活。

江淑青这几个妯娌啊,实话实说都没啥坏心思,嫁进老郑家这几年她也琢磨出来几个人的大概性情了。

郑老大媳妇葛梅一家住在县城,有正经工作,还是县医院正式的护士,为人处世,接人待物那是没得说,就是人稍微有些清高,在几个泥腿子妯娌里有些高姿态,不过江淑青也不介意,人家也有那骄傲的资本,谁让全家都算上,就人家在县城呢,还是正式工。

郑老二媳妇陶红丽人也不错,长得白白净净的,人不懒,性格也很温和,就是家里孩子多,足足五个,最小的闺女和郑晓兰同岁,还比她大三四个月。她就算想帮把手也抽不出身来,总得把孩子们先安排好,才能再干其他的吧。

郑老三媳妇鞠桃,怎么说呢,居家过日子,下地干活啥的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就是性子有些闷,也就和熟人能多说上几句,要是到了陌生的地方,八竿子也打不出一个屁来,主打一个安静。

郑老五媳妇赵凤,娘家条件不错,就在十里堡前头的村子,娘家近条件好,嫁给郑老五以后,家里大事小事一把抓,人也勤快,唯一的缺点就是碎嘴子,啥话都往外突突,容易招人恨。但二十几岁了,性格早就养成了,想要改变也挺难的,何况人家也不一定认为这点不好。

这不,你看现在,江淑青和三嫂鞠桃都在忙活儿,安排孩子们,安排零嘴儿,就她坐在炕沿上叽叽喳喳的,和大家讲过年这几天村里的新鲜事儿。

“哎呦,你们是没看到哦,那个老李家的儿子,年前去相亲,见到人女方来的人,连话都不会说,闷不吭声的,跟个哑巴似的,也不知道叫人,也不主动给人递烟,就他这样的,我看这辈子就甭想娶到媳妇了,家里条件也一般,疼闺女的人家,谁愿意把孩子嫁他们家里去……”

“哎呦,那孩子真那样?平时干活看着挺勤快儿的,没想到是这样的性格,不过平时路上遇到了,确实没听他打过招呼。过完年有二十五了吧,村里像他这么大还没娶媳妇的,可是少见。”

赵凤听到二嫂搭话,讲的更起劲儿了,那小嘴叭叭叭的,就没听过。

“那可不是,咱村里那还有这么大还没娶媳妇的小子,就剩他一个了,你不知道,可把他爸妈愁坏了。你说他爸妈也不是那样的人啊,也不知道他这闷不吭声性子随了谁。这前前后后相看的姑娘得有七八个了吧,没有一个相中他的,也是村里的名人了,再过两年还娶不着媳妇,不得打一辈子光棍啊。”

“嗯,那不能,他们老李家条件也不是太差,勤干两年,多攒点儿钱,有那家里条件差图钱的姑娘,兴许也能嫁过来,毕竟咱们村子的条件,在附近几个村里,那是排的上前头的。”

“二嫂,弟妹喝口水,润润嗓子再聊,正好我也听听,老李家那个小子我就远远看见过一回,还真对不上号儿。”

说完,江淑青拿了个板凳,凑到炕沿的位置,和几人一起聊天儿。

这一冬天,郑涛都在外面忙活,她一个人在家又要收拾屋子,又得做饭照顾孩子,都没时间串门,错过好多村里的新鲜事儿。

农村娱乐活动少,可不就得聊聊天,八卦一下打发时间。

“哎呦,你那是对村里人还不熟,以前我也不认识你啊,你说都在一个村里,基本都没见过你。”

“哈哈,我基本不出门溜达,再就是前几年我都不怎么着家,给我姐姐家里哄孩子呢,也就收秋还有过年的时候能在家,以前我也没见过郑涛啊,要不是和他相亲,我娘家和老郑家还真没啥来往。”

江淑青娘家前些年被打成地主,一家人都关门过日子,确实对村里人不熟。

运动过后,他家过日子也谨小慎微的,害怕那样的日子有一天会卷土重来,所以和村里人的交集都少,也就这几年形势好了,和村里其他家庭接触的才多了一些。

因为成分不好,大姐二姐都是远嫁,和家里隔了好几十里地,回一趟娘家都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