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交清罚款(1 / 1)

三姐四姐嫁的相对近一些,距离娘家不到十里地,但这年头家家户户要种地,要收拾园子,要想着挣钱,远嫁的女儿也大多事逢年过节或者亲戚家有个婚丧嫁娶的才能回来一趟。

江淑青虽然婆家娘家都在一个村里,可忙起来的时候,也是顾不上娘家。

几家的大小十一二个孩子,在屋里里里外外跑着玩儿,一会儿上炕一会儿下地的,就差上房揭瓦了。

大年初一不兴打孩子,他们可是玩儿疯了。

妯娌几个坐在炕上,聊的热火朝天,时不时分个精力照看下被放在炕头上的三个小娃娃。

这年头生孩子容易扎堆儿,老郑家也一样。

郑老二家的小闺女郑晓良,郑涛家的郑晓兰,郑老五家的二闺女郑晓红,都是去年出生的,三个堂姐妹前后都没差几个月。

郑晓兰躺在炕头,看着被放在自己旁边的良堂姐和红堂妹,更加感叹这个玄幻的世界。

不玄幻的话,她咋能从一个三十四岁的大龄剩女,带着记忆重生到九零年代呢。

看着身边的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她在想,这辈子,大家以后的路还会和从前一样吗?

不管别人的路一样不一样,反正她要有一条和前世不同的路。

郑晓兰这么想着,突然被身旁发出的清脆哭声打断。她急忙转动着小脑袋查看情况。

那边坐在炕上聊天儿的妯娌几人也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二娘立马往炕头来照顾孩子。

郑晓兰这才确定,刚才哭的是她的良堂姐。

二娘要是不来,她一时可是分不出来的,毕竟她也没见过堂姐堂妹婴儿时的模样。

“哎呦,老闺女哦,你咋又尿了啊,来爷爷奶奶家之前我不是刚给你换过尿介子,这才多长时间啊,你就又尿了,小小的人儿事儿还挺多。”

二娘唠叨归唠叨,可手上的动作一点儿都不慢,利索的给良堂姐换尿布。

冬天外面天气冷,幸好屋里暖和,炕头也热乎,也不用担心冻到孩子们。

就这样,男人们在老屋里陪着爷奶聊天儿,女人们在郑老三家天南地北的八卦,孩子们在两个房子里来回乱串。

人一多时间过得就快,江淑青感觉还没说几句呢,就到中午了。

家里过年没有聚会的习惯,十二点刚过,几家人就抱着孩子各回各家了,再不回去该耽误做晚饭了。

大年初一,事事都要有个好兆头。

回到家,江淑青先把两个孩子都把了尿,又给郑晓兰喂了奶,让郑涛看着两个孩子,江淑青才放心的去外屋地做饭。

郑涛也没闲着,他在算账。

趁着这几天不忙,把年前收猪毛还有鸡鸭的账都捋一遍,看看有没有啥差错。

乡下过日子,恨不得一分钱当成两半儿花,账目可不是得算清楚,虽说是自家人小打小闹,可也得知道家里近期的进项。

刚进腊月,郑涛就把超生罚款交上去了。

卖粮钱不够,他还去亲戚家串了些钱。

有外债心里就有压力啊,要不然郑涛两口也不能大冬天的也不得闲。

郑涛一边算账一边看着闺女儿子,看两个孩子都乖巧的自己玩儿自己的,他才重新把目光转回到账本上。

看着最后算出来的数字,郑涛心里挺满意,破五后还得继续做。

不算不知道,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买卖,一个月也不少挣。

晚上睡觉前,郑涛就和媳妇说了家里的钱财情况。

郑晓兰没睡着,也顺便听了一耳朵。

“媳妇,从开始买卖猪毛,再到年前买卖鸡鸭,这两个多月,咱家也没少挣钱,去了本金也挣了有小六百块钱呢。媳妇,这做买卖是真挣钱,比老实种地强多了。种地还得靠老天爷吃饭。”

“那当然了,自古就是商人有钱,要不然大家咋都想去做生意。可在咱们这个地方,土地是根本,不管做啥生意,种地也不能荒废了,要不然咱们吃啥喝啥?全靠从外边买啊?那就算有万贯家财也存不下来。”

“嗯,我也没说不种地,咱们这边其他做生意的也得靠地里的收成。就说甸子边上的那个养猪场吧,没有自家种的苞米,光是猪饲料就得花出去一大笔。

媳妇,你说咱家能不能干点啥?就欻着空闲时挣点儿小钱就行,也不图大富大贵,只要能让咱家日子好过一些就行。”

“让我想想啊,咱们这边已经有养鸡的了,养猪的也有,做豆腐的,赶集的也不少。咱俩也没啥手艺,一时间还真想不到能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