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1 / 2)

八零年代开饭店 梵芙 1336 字 2023-06-16

早晨七点多,姜毓和孟淑芬正在大院角落的水龙头这儿淘洗蔬菜,西屋张奶奶拎着桶过来接水,瞧见了便问:“大清早儿的,洗这老些菜干啥啊?”

其实昨天她就看见孟姐姐的大外孙女早起就开始忙活,但因着还不算太熟,人家又忙忙叨叨的,她也就没上前讨嫌询问。

孟淑芬道:“孩子是个闲不住的,这不寻思家待着也是待着,不如自己干点营生。”

虽说财不外露,可都住一个大院儿,整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瞒也瞒不住,不如早些大方地说了。

“卖菜就卖菜,你们还管洗干净?”张奶奶好奇道,“瞧见你们门口那三轮车了,拉货是真方便,不少花钱吧?能赚回来吗?”

姜毓笑着搭话,“张奶奶,我卖的是熟菜,炒完了拉出去卖——三轮车是舅舅弄回来的,具体什么价格我还真不知道。”

“嗐,我就问问,多少钱咱家也买不起啊。”张奶奶摆摆手,“瞧见过卖新鲜菜的,你这骑着车出去卖熟菜还真是头回听说......这不就跟开饭店似的嘛。”

“饭店我哪儿开的起呀,拾人牙慧赚个辛苦钱罢了。”姜毓把大盆里的水倒掉,新接了一盆淘洗第三遍。

送来的菜都是地里新摘的,上面的湿土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有保鲜的作用是好事儿,但做菜前得仔仔细细的洗干净。

做餐饮味道都不是排在第一位的,反而最低的底线是干净卫生。

“挺好挺好。”张奶奶开玩笑调侃,“你家现在也行啦,越过两个轮子直接三个轮子啦。”

“老妹妹,你可别寒碜我们了,我家大姑娘都不好意思咯。”孟淑芬笑道。

姜毓配合着,“是啊,张奶奶,您家两辆自行车四个轮儿,不比我家的好啊?”

双方又扯了几句闲白,张奶奶正准备回屋时,姜毓喊道:“一会儿做完了给您送过去一份儿,也尝尝我的手艺呗。”

“行啊,你还真别说,我馋你那饭馋了好几天啦。”张奶奶说。

等人回去了,孟淑芬低声道:“是该送一份,咱们邻居街坊的,他们家平时得了啥,量大方便的也往咱家递呢,小张家倒是不会白拿。”

“姥儿,我知道。”

张奶奶确实,别看有个馋嘴的孙子,可人家没占过便宜,上回来要粥也带了好几个鸡蛋呢。

“就是——”姜毓想到点儿别的事,“要是这卖饭的生意好,邻居街坊会不会......”

别怪她想的多,她跟姥姥嘴上说赚个辛苦钱,可越往后赚的越多,等过两年有了商品房她还想买房子带着姥姥一家搬出去住,人家不是傻子,自然能知道做生意赚大钱。

孟淑芬一笑,“你担心人家背后说闲话?”

“是啊。”

姜毓自己倒是无所谓,钱这种东西一向是落袋为安,她从来不管别人说啥。可士农工商,即便在好几十年的后世,在很多人眼里年入百万千万的生意人也没有月工资几千的铁饭碗更让人看得起。

舅舅先不提,他肯定无所谓,但姥姥姥爷都是知识分子,除了“运动”那会儿,其余时光里一向是受人敬重的老师。

她就怕以后有人说什么,老人表面没啥,心里不好受。

孟淑芬心里暖洋洋的,“我跟你姥爷俩人黄土埋脖子根儿了,不知道还有多久好活,经历的多了方才明白踏踏实实是真,其余的都不叫事儿,你别钻牛角尖。”

大外孙女哪里在意那些,不还是替他们两个老的考虑。

“您别瞎说,咱的目标就是照着一百岁活,少说再活几十年,早着呢。”姜毓顺势转移话题。

是了,姥姥今年五十八,姥爷五十九,她前后两辈子加一块没人家活的时间长,历经的苦难也没人家多,一时是想差了。

“一百岁?诶呦,那不成精了!”

......

“诶?你干啥啊?!我先来的。”

“什么啊,我快你好几步呢,往后头排去!”

“胡说八道,明明是我先!”

“......”

看门大爷乐呵呵地瞅着他们拌嘴,忽然一撇嘴道,“别吵了别吵了啊,人家来了,赶紧排好了。”

他从早上开始就惦记着中午这顿了,谁知今儿好多人早早的就来门口排着,怕轮不着自己,他占着年龄和地理位置的优势赶紧出了传达室,也站在外面排队。

姜毓骑着三轮,打几米开外就看见众人你推我搡的这副情形,一时好笑,心里更是高兴。

果然,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低估人们的口腹欲。

孟淑芬也笑了,“咱赶紧把摊子摆起来。”

她干劲十足呢。

年轻时无忧无虑不知茶米油盐贵,反倒是老了更喜欢钱财这些身外之物。

收钱啊收钱,美滋滋。

“好嘞。